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分析研究 > 热点分析 > 正文

今年年底粕强油弱格局是否会得到修正?

分享到:
评论

进入10月以来,国内豆粕价格开始趋弱,而此前一直下跌豆油价格开始企稳回升,粕强油弱的格局似乎有所改变。从近年走势看,10月至12月的年底期间,油粕比往往都会有趋强表现,今年这一状况是否仍会继续呢?

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就开始了单边下跌行情。与此同时,豆粕价格虽然也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在今年4月份已经企稳回升,而后价格不断上涨,与豆油价格迥异。受此影响,油粕比(豆油价格与豆粕价格之比)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持续下降,到9月份,油粕比已经降至2以下,并且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进入10月以后,粕强油弱的格局开始有所改变,10月8日,豆油和豆粕期货均出现上涨,并且豆粕价格涨幅强于豆油。但随后,两者价格分化,豆粕价格几乎呈现单边下跌,而豆油开始震荡上升。截止到17日,豆粕期货价格在10月累计下跌了3.1%,而豆油价格上涨2.96%。与此同时,现货市场也出现了油强粕弱的局面。我的农产品网监测数据显示,东莞市场17日豆粕价格为4550元/吨,较国庆节前下跌150元/吨,但豆油价格达到7120元/吨,较节前上涨90元/吨。后期油强粕弱的趋势是否能够延续?

事实上,从近年的价格走势来看,每年的10-12月期间,都会呈现油强粕弱的局面。由于每年的第四季度集中了中秋、国庆和元旦等重要假日,加上冬季气温降低,棕榈油会逐渐凝固,此部分需求也会被豆油和菜油替代。因此,一般情况下,四季度都是豆油的消费旺季。而作为主要用于家禽和生猪等饲料消费的豆粕,其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二、三季度,同时,四季度由于节假日集中,还是家禽和生猪屠宰的高峰期,豆粕整体需求会有所趋弱。

这一点在数据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如下图所示,从2006年至今的月度油粕比来看,除2011年表现平淡之外,其余每年的油粕比均在9、10月达到阶段性低点,然后11月和12月出现回升。其中2007年,2010年和2012年的油粕比在9月达到相对低点,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则在10月达到相对低点。2011年在10月达到相对低点后,11月有所上升,但12月重新回落。从油粕比回升所对应的具体价格走势来看,在2008年,2011年和2012年,豆油价格和豆粕价格在10-12月期间均呈现了下跌趋势,而豆油整体跌势要比豆粕慢;其他年份中,豆油价格均保持了上涨,而豆粕价格虽然也有上涨,但涨势不如豆油。

回到今年的市场状况。对于豆粕市场,4月份之后价格的连续上涨,除了供应端不断炒作的天气因素,国内猪肉和鸡蛋价格的连续上涨,也从需求端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而在年底,随着美国大豆收割的完成,今年全球大豆增产几成定局。而国内猪肉和鸡蛋价格从9月底开始也出现了连续回落,加上浙江再度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年底前豆粕市场存在较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今年国内大豆进口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9月大豆累计进口4575万吨,增长仅3.3%,而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0%。进口量的有限增长将为豆粕提供一定支撑。

豆油市场的供求面今年整体趋弱,虽然同样大豆进口量有限,并且豆油进口出现负增长,但规模更大的棕榈油进口增长却在加快。数据显示,1-8月国内累计进口大豆油66.5万吨,同比下降30%;但棕榈油累计进口达到387万吨,同比增长8.7%,较去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也提高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8月国内餐饮业收入增长9.7%,较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因此,虽然年底由于天气原因,棕榈油方面的压力会暂时得到缓解,给豆油市场形成支撑,但油脂市场整体根基尚不稳固。

因此,今年年底油粕比得以回升这一规律继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较大,但具体是以价格上涨出现,还是下跌出现却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