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综合资讯 > 要闻 > 正文

政策信号强烈 粳稻托市收购或提速

分享到:
评论

目前,东北地区新季粳稻收割工作结束,农户开始积极售粮,苏皖粳稻也已开始大量上市,中晚稻收购已进入高峰。粳稻主产区除辽宁外,均已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随着中晚稻托市预案的启动,稻米市场也逐渐企稳回升。虽然今年中晚稻因成熟期推迟,收割进度慢于上年,但收购进度却较上年同期偏快。

截至11月1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47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1264万吨,同比增加53万吨。

最低收购价优势明显

由于国内粳稻种植以圆粒普通稻为主,虽然国家已经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稻米市场也逐渐企稳,但普通粳稻市场收购价明显弱于最低收购价。

监测显示,11月初,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新圆粒水稻收购价格为2960~3040元/吨,佳木斯周边地区加工企业收购价2860~2940元/吨,鸡西地区2860~2940元/吨,虎林地区2900~2980元/吨,建三江地区2900~2940元/吨。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收购价2980元/吨,普通稻2940元/吨;松原地区超级稻收购价2980元/吨,普通稻2940元/吨。江苏宿迁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2920元/吨,南京地区中等粳稻收购价3060元/吨。

很明显,当前主产区普通粳稻的市场收购价大都略低于粳稻最低收购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农户向国家出售粳稻的积极性显然更高。

托市预案启动时间提前

2015年9月23日起,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率先在安徽省启动,此后,黑龙江、江苏、吉林、江西分别于10月10日、19日、25日和28日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至此,粳稻主产区除辽宁外,均已全面启动托市收购。从空间上看,启动范围与上年基本一致。

从预案启动时间看,粳稻主产区均较上年有所提前。其中,安徽较上年提前3天,江苏提前1天,商品量最大的黑龙江省较上年提前20天,吉林较上年提前5天。由于最低收购价具有价格优势,预案启动时间提前,意味着粳稻收购高峰将提前到来,粳稻的收购进度自然将会加快。

稻谷供应压力较大

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今年又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的第一年,在各方努力下,今年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加上气候总体不错,稻谷生产有望继续丰收。中外机构均预测,2015年我国稻谷产量将较上年有小幅增加。在早籼稻小幅减产的情况下,增产主要来源于中晚稻。

在稻谷产量继续增加的同时,大米需求却十分低迷。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我国稻米需求为19000万吨,同比减少178万吨。与此同时,大米进口也出现大幅增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9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31.4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8.77万吨,增幅26.7%,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大米进口水平。

截至目前,我国大米单月进口量已连续6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因此,今年我国将面临稻谷产量增加、大米进口增加、大米需求下降的叠加影响,稻谷供应压力空前。为保护农户利益,只能通过国家政策性收购来缓解这种压力。因此,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量可能在上年创纪录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农户出售意愿较强

2012年以前,由于稻米市场整体尚处于上涨阶段,因此,每到收购旺季,总会有很多农户惜售、观望,待价而沽。但是,时过境迁,随着稻米供应的不断改善,稻谷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成为常态后,农户出售稻谷的意愿开始不断提升。

今年,随着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政策发出的强烈信号无疑将对今年农户的出售心理带来更大的震撼。预计今年农户在收购旺季出售稻谷的意愿将更为强烈。

由于稻米行情低迷,市场供应压力巨大,部分农户为获取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将自留口粮也进行出售,将加剧短期市场的供应压力。如安徽省目前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部分地区出现售粮农民“排长队”现象,为此,安徽省粮食局于10月28日要求第二批托市收储库点立即开秤收购。

当然,由于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提前启动,在稳定新稻收购价格的同时,导致临储稻谷库存更加庞大,仓储压力前所未有,加剧了“稻强米弱”现象,也缩短了企业自主收购的空间。同时,受养殖业及玉米、小麦等相关农产品市场弱势的影响,大米副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降低了国内大米加工行业的赢利水平,也打击了企业收购稻谷的信心。因此,“国进民退”的现象可能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