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综合资讯 > 要闻 > 正文

早稻收购进入尾声 中晚稻或保持强势

分享到:
评论

当前早稻收购仍在火热进行,主产区局部地区已经逐步入尾。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下,上半年以来持续走弱的早稻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早籼米价格走势却相对较弱,稻强米弱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中晚稻价格在前期迭创历史新高后继续保持了坚挺走势。预计后期在节日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下仍将有上涨能力,粳稻市场在基本面支撑下走势可能相对偏强。

早稻收购继续加快,局部地区逐渐入尾

目前已是8月下旬,往年主产区的早稻收购基本上已入尾,一般情况下七成以上的早稻谷已收购入库。今年因早稻成熟推迟,开称较晚,加上收购期间雨水偏多,给运输与入库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使得新稻收购进度偏慢。同时今年早稻收购对托市依赖加重,粮食加工企业与其它贸易商入市较为谨慎,收购量也少于往年,且收购的早稻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将择机出售给国库的,也是导致今年早稻入库进度偏慢的一大诱因。因此,目前虽是八月下旬,主产区早稻收购仍较火热,但局部地区因收购较快已经入尾。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截至8月15日,主产区各类企业累计收购早籼稻350万吨,同比减少260万吨。早籼稻托市收购量179万吨,日收购量约10万吨。其中江西省共收购托市早稻109.4万吨,占全国早籼稻托市收购量的61.2%。8月下旬江西个别市县收购也已入尾,其中上高县早稻收购量90%以上。余江县早稻收购进入尾声,预计下周基本结束。南昌县早稻收购接近尾声,收购主力以个体粮商为主。兴国县目前已售完粮的农户达70%左右。湖南省截至8月10日早籼稻托市收购量49.96万吨,占新早稻收购量91.1万吨的五成以上。

由于湖北与安徽两省早稻种植规模小,产量不大,托市收购进度相对较快。截止8月16日芜湖地区累计收购早稻45901吨,同比增加11096吨,国有企业收购18241吨,同比增加10525吨,其中托市收购12884吨,同比增加5961吨。湖北省进度更快,截至7月31日,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11.4万吨,比上年早籼稻上市后的两周多购5.5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早籼稻4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购3.17万吨。

早稻产量小幅减产,托市收购预计略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8692.5万亩),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14.1万亩),下降0.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68.9公斤/公顷(391.3公斤/亩),比2013年减少12公斤/公顷(0.8公斤/亩),下降0.2%;全国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680.2亿斤),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2.4亿斤),下降0.4%。早稻产量与市场预计基本一致。

随着开学临近,农户出售稻谷的热情可能会更高,预计早稻收购可能会迎来一个小高峰。按照前半个月日均收购托市粮10万吨推算,预计到月底托市早稻收购量将达300万吨以上。由于今年早稻产量与去年接近,而广西省也启动了托市收购,因此,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有可能略超上年的567万吨。

中晚稻市场走势强劲

上半年虽然早稻市场走势较弱,但中晚稻市场却在托市收购量大增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偏紧的影响下,价格在一季度末就踏上了反弹之路,此后一路震荡走高,中晚籼稻与粳稻价格于7月份先后创出了年内新高甚至历史新高。以杭州为例,8月25日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安徽产普通晚粳米批发价(下同)为4.46元/公斤,较上旬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江苏产优质晚粳米为4.56元/公斤,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黑龙江产圆粒晚粳米为4.88元/公斤,上涨0.0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08元/公斤;安徽产普通晚籼米为3.84元/公斤,持平;较去年同期上涨0.12元/公斤。除晚籼米外,市场销售的东北晚大米、江苏晚粳米、安徽晚粳米价格均创市场最高价格纪录。

预计短期;国内中晚稻市场仍将维持强势。

主要原因:

一是中晚稻米需求短期较为旺盛。当前已是8月下旬,正处于学校开学,学生返校的时候,学校早已开始备货,大米销量明显增加。同时今年中秋节9月8日就早早到来,这是38年来最早的一个中秋。由于中秋节临近。加上后期国庆节的到来,大米旺季需求也将较往年提前,对大米价格短期有提振作用。

二是临储稻谷拍卖出库进度较慢,市场流通稻谷粮源仍显略紧。上年新产中晚籼稻临时收储量较大。根据统计,2013年产稻谷政策性收购入库量为3261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337万吨,粳稻1357万吨。大量中晚籼稻被托市收购,使得市场上流通的中晚稻粮源偏紧。虽然国家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临储稻谷的拍卖,但成交率不高,从临时储存流入市场的粮源不多,市场流通粮源偏紧之势尚未根本改变。截止8月25日,临储稻谷总投放量3342.67成交370.22万吨,成交率11.07%。370万吨的成交量与总计2694万吨的托市收购量相比,占比仅13.%,显然不能根本缓解市场对中晚稻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品质好的大米,货源更紧。

三是当前粮食主产区出现了北旱南涝现象。南方稻谷主产区进入8月份以来出现了持续的阴雨天气,气温也相对偏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防办已先后召开会议要求关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持续的阴雨天气使中稻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率可能降低,并可能使晚稻生长放慢。而进入6月以来,干旱袭击了中国华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带来的气象干旱蔓延十三省,内蒙古、辽宁和吉林三省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截至8月21日,三省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10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2100多万亩。粳稻大省黑龙江也受到波及,给粳稻的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也提振了市场主体对后市的信心。

四是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大米进口环比出现四连降。由于国际大米需求旺盛,产量预计不及预期,国际大米出现了较大的上涨。8月下旬,泰国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每吨443美元,较5月上旬上涨了59美元;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70美元,上涨60美元,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报价450美元,上涨25美元。由于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与国内大米价差缩小,大米进口环比持续下降。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7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8.3万吨,同比增加4.123万吨,较6月份减少7.25万吨,环比已连续四个月出现下降。大米进口下降将减轻国内市场供应压力。

五是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也对稻米市场构成了较强的支撑。由于玉米与小麦需求旺盛,加上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二季度以来,玉米与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中玉米价格每吨上涨超过500元,小麦上涨200元左右。这对稻米市场构成了一定的支撑。

粳稻走势可能相对偏强

短期来看,中晚籼稻与粳稻市场继续震荡走高可能性较大,由于基本面有所差异,预计粳稻市场近期走势可能略强。

一方面,新季中籼稻即将上市,季节性供应压力增加早于粳稻。一般在9月中上旬,早熟中籼稻就将开始收获并登陆市场,中晚籼稻市场即将迎来新的血液补充,供应即将得到改善。而新季粳稻上市则要迟得多,因此青黄不接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临储稻谷拍卖方面,中晚籼稻出库数量要大于粳稻。截止8月2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临储中晚籼稻投放总量1203.92万吨,实际成交236.63万吨,成交率19.65%;临储粳稻投放总量2056.94万吨,成交124.41万吨,成交率6.05%。临储中晚稻的成交量是粳稻的近一倍,意味着中晚籼稻在得到大量的临储稻谷补充后,供应相对要好于粳稻。同时,近期中晚籼稻拍卖成交情况逐渐趋于下降,从最高时5月30日成交率48.7%一路下降,8月中旬已降到个位数,8月22日的成交率只有7.24%.虽然投放量增多是成交率减少的一大原因,但实际成交量也是趋于减少的。最高成交时达35.83万吨,而8月22日的成交已降至9.41万吨。而粳稻的成交情况则开始好转,成交率逐步提高。其中固然有投放量减少的原因,但成交量也是实实在在增加的。临储东北粳稻与苏皖粳稻拍卖成交从最低时的不足2万吨分别增到近期的4—5万吨。显示市场对粳稻行情乐观情绪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