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基础知识 > 正文

小麦的基本知识与栽培关系

分享到:
评论

小麦的适应性是谷类作物之冠,从南至北,从东到西,从高温到低温,从海拔高到低海拔都可种植,但从它的生产习性看是冬季作物,但也有春麦,东北、西北属春麦区春播夏收,小麦有耐低温习性,喜旱厌湿。贵阳市属冬麦区,秋播夏收,都种普通小麦品种为主。

一、普通小麦的不同类型:

普通小麦类型是根据:1、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和时间的长短来划分:为冬性、半冬性、春性等品种。

2、如果以农艺性大辩论来划分:是以小麦穗子来分为专芒,短芒、无芒、顶芒、还可以从株高长短来分,为高杆(1米以上),中矮杆(1米以下至70公分)的品种。

(1)冬性品种的特点:冬性品种对温度特别敏感,如果没有低温阶段来通过春化,就不能抽穗,如“阿勃”品种在昆明夏凡就不能抽穗,就因为有冬性的基因存在。所以凡属于冬性品种的,在出苗的以后必需要在0℃—5℃的低温下经过30—50天的时间通过春化阶段的强冬性品种,才能抽穗成熟。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贵阳引进的“太山1号”小麦,因贵阳的低温时间短,所以不抽穗,或极少抽穗,这因为在引种时没有了解是什么类型,而造成了损失。也说明了贵阳不能种植强冬性品种,只能种植半冬性与春性品种。

(2)半冬性品种特点:半冬性实际是弱冬性或弱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化阶段的要求在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之间,在发芽出土后0℃—7℃的温度下经过15—35天即可达到春化,可以抽穗成熟。南方冬麦区都属这个类型小麦,贵阳市属长江上游冬麦区,包括四川和云南还有河南和湖北一小部份。

(3)春性品种特性:这一类品种对春化阶段的温度和时间要求特别宽,在0℃—12℃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5天就可通过春化阶段,在东北春麦区还可延长温度5℃—20℃的条件下也只15天可通过春化,如东北、内蒙、西北、华南等地春、秋、冬播都可用这类品种。贵阳地区也可播种,经半冬性品稍晚播一点,可在秋末,冬初播,因春麦早播在贵阳地区,初冬较暖和,如提前拔节易受冻害,又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墨西哥的春性品种,“依尼亚”等品种晚播,在管理上精细,一样亩产可以在200公斤左右,后因不太抗锈病,而淘汰。)

(4)普通小麦以农艺性状分类目的是栽培与人为的需要,现在的育种目标中要求中矮杆品种,从特性来说中矮杆抗倒耐肥或套种以提高密度与增加肥料来获得高产。因高杆易倒,不易提高产量。也不宜套种,从育种来讲矮杆多数穗较小,以提高丰产性来讲,中矮杆比矮杆好。至于小麦的芒,选择目标是因地置宜,山区面积小,树林多一定选择有芒、防雀为害。但无芒的优点是脱粒对人比较卫生灰少一点。

二、普通小麦主要艺性状与作用

小麦的农艺性状繁多,每一个品种都有每个品种的特点,,如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与到分蘖、成穗有关),穗粒数(大穗、小穗),千粒重(子粒食饱满度)等:来构成产量,还有品质,病害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生产上一定要因地制宜的识别品种,才能选出优良品种,和适当的栽培措施,达到获得丰收的目的。1、小麦穗:小麦的穗是产量的基本要素,因穗中有穗,穗中有粒,每个穗子都有小穗和小穗中的小花(子凿)组成,所以小麦穗是形成产量的主要部份。穗的大小,小穗的多少,粒的多少,子粒的性质,都可看出一个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品质的优劣。

(1)小穗:小麦的一个穗子有无数的小穗组成,所谓穗大、穗小就决定小穗的多少,小穗多一定是大穗,最多的29个小穗,反之是穗小。小穗又有很多小花(形成子粒)组成,每个小穗可以有2-8个小花,栽培措施好,一个小穗可结5粒种子,所以小穗决定产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2)穗形:小麦穗也较多,有纺锤形,长方形、棍棒形、园锥形、椭圆形、分枝形等,各个穗形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在生产上常见到的是纺锤形,长方形和棍棒形。从诚验研究中分析与实践经验,纺缍形与长方形比较好,因棍棒形从外表看子粒很多,但结实少,如果遇上雨多,湿度大容易发生颖枯与赤霉病,产量受到影响。纺锤形主要是二头尖相对子粒要少一点,是属大穗形,产量也可观,如“阿勃”品种,现在还有农户栽的。最好是长方形小穗多,小花也多,一般在技术措施跟上的情况下,结实率比较高,每穗的子粒多,必然产量可以提高。

④籽粒:(即种子)小麦种子是由穗上小穗的小花受精发育成。穗子上的花是从穗子中部向上、下开,开花时间为5天左右(也与穗的大小不同),从开花受精发育成种子,约40天左右(但与品种特性成熟速度和气候有关),这小麦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有硬质(角质)、粉质(软质)之分。

小麦种子的形态和颜色各有不同。种子的形状有棱形、卵园形、园筒形、椭园形等等。种子的种皮也有多种,称为粒色,有红、白、黄、浅黄、紫、黑等颜色,但在生产上常用的是黄、白两种(白色包括浅黄)。小麦种子隆起的一面为背面,背面的基部有胚芽,凹的一面为腹面,在腹面常有深浅的腹沟,腹沟顶端有一点茸毛,称为冠毛。

种子分三部分组成,有种皮、胚、胚乳。种皮的厚与薄与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胚是由盾片、胚芽、胚茎、胚根和外子叶组成。胚芽是播种发育成地上部分的茎和叶。胚乳由糊粉层和淀粉层组成,胚乳决定小麦的品质,内含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灰分元素、淀粉等,但胚乳的品质因品种和外界的栽培条件不同而不同,胚乳也是种子发芽的营养物质。

种子是发展世代的源泉,种子是生产的最终收获,种子是人们粮食,可以加工成很多食品,也是其它轻工业的原料,和畜、禽的饲料。

⑤小麦的芒:小麦穗子上着生不同的芒,可分为有芒与无芒,但有芒的又可分为长芒、短芒、顶芒三种,可以识别不同的品种。

2、小麦根与作用:小麦根是吸收土壤中养份和水份的主要器官,也是固定地上部分的支撑者,所以根系发达与不发达也影响着地上部分的生长与发育,同时也影响着品种倒伏不倒伏的特征。

小麦根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有主根和次根两种。次生根是小麦分蘖后在分蘖节上生出来的根,比种子根要粗一点,小麦的这些根在植物学上称为须根。小麦由种子胚根发生的根是终生有吸收作用的,根的特点细而长,经试验小麦土的剖面观察,从出苗到拔节前根的长途可达到60—100厘米。收刈后又观察可达150厘米左右,所以小麦能有抗旱的特点,是因为它有吸收土壤中较深的营养和水份,因此在北方深翻地、深施肥对小麦生长起到很大作用。小麦的次生根,是在分蘖节上生长的,分蘖多次生根也多,次生根多吸收营养多,植株健壮,如在栽培好,水份、气候、养份的有利条件下,次生根也可达到60厘米以上深度,对吸收养份和水份有较大的作用,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所以认为分蘖力强的品种,最后有不少是无效分蘖,但次生根存在的情况下,是有利于有蘖的生长发育,对提高产量有利。

3、小麦茎与功能:茎也是支撑地上部份的主要器官,小麦茎是植株输送养份和水份的主要渠道。根系所吸收的养份和水份要通过茎才能输送到各个部份。又如叶和其它绿色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养份,也必须通过茎输送到其它需要的地方,或也可在茎中储存。

小麦茎可分为三个部分,有地中茎、分蘖茎(分蘖节)和地上茎杆。地中茎是播得太深才有,一般较少,在生产上也少见。分蘖茎是很短的,是在种子根和地上茎的中间,常在表土下一点(分蘖节),是产生次生根和分蘖的,或储存养份。分蘖茎的分蘖也因品种的特性,播种时间、温度、养价、水份等而不同所产生的多少也不同。

小麦茎杆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基因(内因)控制,不同品种有不同植株的高、矮、粗、细、硬、软、柔的不同,及基杆壁的厚、薄,茎节的多少、长、短、有无腊质等等都不一样。现在在生产上应用的多数植株高在70—90公分,茎节为4—5节,茎中粗、或有弹性抗倒能力强一点,太高易倒,从古以来经验“麦倒一包糠”造成减产。

但小麦茎秆也受生态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品种要有相应的栽培条件,如肥水过份多、密度过大,容易使茎秆升高、软、弱,因而造成倒伏,减产。

4、小麦叶片的功能:小麦叶片的功能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养份、水份,通过茎输送到叶片,叶片经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通过茎输送到其它部分。叶片上有叶脉和小孔,是小麦呼吸和蒸腾的重要器官。也是小麦生长发育取得主要养份,提高品质的主要器官。

小麦的叶片有5个部分组成,现在说的是绿叶,就是完全叶,这种完全叶是由叶片、叶枕、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片和叶鞘的连接处叫叶枕、叶鞘着坐在茎节上,包围节间的全部或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增强茎节间的强度,绿色部分也起光合作用,叶舌是在叶片和叶鞘之间,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灰尘、害虫侵入叶鞘内。叶耳在叶片茎部很小,主要是识别品种,有的品种是没有叶耳的,但是叶耳的颜色有不同,有红、紫、绿的不同颜色。

至于叶片的多少对小麦品种不同而不同,除了小麦自身叶片受基因控制外,对外界的栽培条件,肥力、土壤、气候、密度都有一定的变化。

小麦叶可分为根生叶和茎生叶两种,都是起到光合作用的器官。根生叶着生在分蘖节上,从出苗后落续生长至拔节,这些苗叶的多少、颜色,可鉴别苗的长势、旺盛、健壮与瘦弱,促使在生产环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中耕、锄草、追肥等,使后期生长旺盛、健壮,达到增产的目的。茎生叶为拔节以后生的叶,一般都着生在茎节上,现在在生产上栽的品种,多数为5片叶,最上面生在穗茎上(穗下面)的叶叫旗叶,也叫剑叶。茎生叶所制造的营养物质自身需要外,供给茎、穗和籽粒的生长,所以叶的健壮,有利于穗和子粒的发育,特别是旗叶和下面的第二叶,到后期还保持着生长旺盛,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物质供给穗和籽粒越多,有利于形成大穗、大粒,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5、分蘖与作用:小麦分蘖又叫分枝,分蘖是从分蘖节上发出的新芽长成的。在栽培条件和外界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小麦从出苗到拔节前都会在分蘖节上不断长出蘖芽和次生根。

每个品种都有控制分蘖的不同基因,所以分蘖不同,有的分蘖多、有的品种分蘖少,因此分为分蘖力强与弱的品种。又因外界条件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的分蘖生长发育、抽穗、结籽的叫有效分蘖,有的在拔节时已死亡的叫无效分蘖。分蘖的多少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技术措施,如气温、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湿度,播种期的早、晚等等都会影响分蘖的。在外界条件适合,技术措施跟上,每亩地的分蘖成穗(有效分蘖)率可达到总穗数的50—60%,因此有效分蘖越多,产量越高,所以有效分蘖对产量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