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正文

稻谷市场 供应充裕仍是主基调

分享到:
评论

   2013年,低价进口米冲击升级和“镉米”事件激化,严重影响到稻米行业传统的生产、加工及贸易模式,国内稻谷的下游需求受到抑制。另外,陈稻库存量高企,新稻丰产,稻谷市场供应充裕的格局继续强化,价格连续走低。在此背景下,最低保护价无法支撑价格的底部,2013年新季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上市后,各主产区均相继启动了托市收购。

  政策的托底虽给予新稻价格以短暂的支撑,却深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稻谷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承压。2014年供应充裕仍是市场主基调,库存高企、进口米价格低廉都将继续压制国内稻谷价格。

  “镉米”事件的影响持续发酵2013年春节过后,南方稻米市场集中爆发的“镉米”事件,对籼米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湖南大米行业,其外销受阻,加工企业开工率低迷,米厂停工、亏损普遍,北方粳米趁机大量进入南方市场。

  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分布,而在南方则显得较密集,尤其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2013年12月30日,第二次国家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5000万亩左右的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不能再继续耕种。国家将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试点地区涉及到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湖南一些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土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南方籼稻主产区中的湖南、江西,北方粳稻主产区中的东三省都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的开启必将减少稻谷耕地,从而影响国内稻谷生产。

  我们预计2014年“镉米”的影响仍将延续,国内稻米市场的供需、加工等都将面临调整。

  托市政策推升库存量

  2013年我国稻谷生产接连遭遇自然灾害,导致2013年产量较2012年下降10.7万吨。即便如此,2013年稻谷产量仍维持高位。在下游需求刚性的情况下,2013年库存量继续增加,至8356.5万吨,库存消费比攀升至近年来的最高水平42.83%,供大于求格局延续。其中,2013年早籼稻产量为3407.3万吨,比2012年增产78.3万吨,增幅为2.4%,实现连续3年增长,而“镉米”及进口米抑制下游需求,早籼稻库存量攀升至322.5万吨;2013年中晚籼稻主产区在定产关键期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生产受到影响,产量为9942.5万吨,较2012年减少232.5万吨,库存量回落至265万吨,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北方粳稻主产区在8、9月份遭遇低温、强降雨天气,2013年产量较2012年减少177.5万吨,处于历史第二高位,而消费量与2012年基本持平,库存量降至475万吨,仍属于历史高值。为维护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安全,政府实施了各项惠农政策,,托市收购是其中一项。托市收购导致国内稻谷库存量高企。2013年稻谷价格连续走低,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相继启动托市收购政策。在政策的干预下,价格受到一定支撑,但收购量远大于往年同期也推升了库存量,增加后期“轮库”的压力。

  自2013年7月下旬早籼稻启动全面托市收购以来,截至2013年9月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生产区各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3年新产早籼稻969万吨,同比增加92万吨。截至2013年12月1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404万吨,同比增加691万吨;黑龙江、江苏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1824万吨,同比增加654万吨。

  我国的稻谷政策主要分为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存储政策和地方性稻谷政策(如运输补贴政策),政策因素在稻谷价格走势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我国稻谷市场影响最大的是最低收购价政策。2013年新产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32元(即2640元/吨)、每50公斤135元(即2700元/吨)和每50公斤150元(即3000元/吨),与2012年相比,每50公斤分别提高了12元、10元和10元。尽管市场猜测今后将逐步取消托市收购政策,改变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方式,但2014年仍将延续稻谷、小麦等粮食品种的托市收购,最低收购价也会继续提升。

  在供应充裕和需求刚性的背景下,托市收购不能有效托住市场价格,反而加大了稻谷行业的扭曲程度,形成“新稻”“陈稻”两个市场,“稻强米弱”格局进一步强化,压缩了大米加工企业对国内稻谷的需求空间。

  低价进口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常态化

  在全球稻米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稻米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球大米的生产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分别以14300万吨、10300万吨、3650万吨、2715万吨和2050万吨的产量排在前五位。全球大米的主要进出口国也集中于该区域,主要出口国包括泰国、越南和印度,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印度尼西亚。

  近年来由于泰国国内执行价格保护政策,泰国大米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价格更为低廉的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米所替代。受泰国国内高库存的压制,进入2013年后泰国大米与越南大米的价差大幅缩窄,由2013年5月份的高点176.09美元/吨缩小到50美元/吨以内。随着两国大米价差回归正常区间,泰国大米的出口优势也将得到释放。

  自2011年起,国内三大主粮玉米(2365, 2.00, 0.08%)、小麦、大米全部转为净进口。2013年这种冲击加剧,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份,国内累计进口稻谷和大米187.6132万吨,虽低于2012年同期,但加上走私和边贸大米的数量,预计2013年总进口量超过400万吨。来自东南亚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低价进口米挤占了国内大米的市场份额。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份,中国从越南、巴基斯坦、泰国累计进口大米182.73万吨,占中国公布的进口总量的97.4%。东南亚的低价米大量流入我国产、销区,对南方籼米市场造成很大冲击,行业亏损非常普遍。

  进口米的大量涌入改变了国内加工、贸易型企业的生产、运营方式。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4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中,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

  进口米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已经常态化,不仅影响到南方籼稻米市场,对北方粳稻米市场也造成影响。

  “粳强籼弱”格局将延续

  早籼稻现货价格,尤其是新季早籼稻现货价格,受到最低保护价的支撑,而期货价格则由于体现整个市场供需形势而受到压制。2013年受“镉米”及进口米影响,籼稻下游需求萎缩,陈稻价格走低,更多体现陈稻市场状况的期货价格也接连下跌。早籼稻市场“期现倒挂”局面频繁显现,预计2014年仍会如此,投资者特别是拥有粮食现货背景的产业客户将有更多的套利机会。

  2014年即将上市的中晚籼稻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即在供应相对充裕、最低保护价继续抬升的背景下,整个籼稻市场都将呈现“期现倒挂”局面。

  此外,稻谷中另一个上市品种—粳稻,从其期现价差走势来看,基本也呈现“倒挂”格局。粳稻上市不足两个月,期货市场参与度较低,随着粳稻期货参与度的提高,对于现货市场的发现程度将提升。但是,在稻谷市场总体供过于求及保护价扭曲市场的背景下,粳稻“期现倒挂”现象也将频繁显现。

  2013年南方市场受“镉米”及低价进口米冲击,中晚籼米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中晚籼米与中晚籼稻的价差较2012年缩小,中晚籼稻米市场呈现“稻强米弱”格局。与中晚籼米存在竞争关系的粳米价格则保持强势,粳米与粳稻间的价差继续扩大,2013年粳稻米市场呈现“米强稻弱”格局。2014年稻米市场可能有一些改善,预计籼稻市场“稻强米弱”的格局将缓解,在“高”供应的压制下,稻谷价格的表现将“弱”于大米价格。

  受低价进口米影响,自2012年起,北方的粳稻、粳米相对于南方的晚籼稻、晚籼米,价格持续走强。2013年“镉米”事件更使得晚籼稻、晚籼米销售雪上加霜,粳米趁机大量进入南方市场,粳稻、粳米相对于晚籼稻、晚籼米,价格有所攀升。2014年低价进口大米、“镉米”事件对南方籼稻米市场的影响不能完全消散,粳稻、粳米相对于晚籼稻、晚籼米仍保持强势,“粳强籼弱”格局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