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综合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业内称中储粮菜籽油被顶包必存蹊跷

分享到:
评论

在本报独家报道了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流入国储托市收购后,随即引起中储粮总公司的重视,派员调查。

8月25日,中储粮官方宣布,抽调得力人员,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等,如果出现违规,将严肃处理。

本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国家已经托市收购470万吨油菜籽(包括折合菜油),四川地区收购近70万吨。

不过,由于四川、湖南等三地企业存在利用低价进口转基因菜油“顶包”托市收购,再加上故意抬高价格少收或者“做样子”,行业人士怀疑上述数据不一定准确。

中储粮派遣调查组检查,这让一些违规企业惴惴不安。本报致电四川相关托市企业,一托市企业常务副总进行了回避。

事实上,自从2009年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以来,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逐年下降,并未真正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而让加拿大农场主获益颇丰。

中储粮出手调查

委托企业属于独立法人,难以做到像中储粮下属的企业那样监管

在本报报道油菜籽托市收购存在明显作假后,已经引起国家粮油托市收购总负责企业中储粮的重视。

8月25日,中储粮官方宣布: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决定派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重点就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收购资金使用,以及库存品质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将严肃处理,并将检查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本报致电中储粮官方新闻发言人程秉洲,但电话无人接听。有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调查组已经去调查了”,具体细节情况了解不多。

8月23日,针对此事,中储粮也通过官网做出回应,称: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3】117号)中明确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在收购过程中,中储粮总公司也将此作为政策执行和监管的重点,严格禁止委托企业进口油菜籽加工临储油,并规定对违规企业采取取消收储资格、收回不当得利、列入“黑名单”等措施。

中储粮称,中储粮总公司有关部门已经对今年国家政策性粮油入库质量验收、抽查工作进行了布置。责成有关分公司立即组织排查、自查,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不论涉及什么企业、任何人,将按照临储收购政策的规定严肃处理。

事实上,针对油菜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违规事件,国家粮食局也提前作了部署。6月6日,国家粮食局下发《关于开展2013年夏粮和油菜籽收购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于油菜籽托市收购,国家粮食局要求“重点检查受委托的收购、加工企业是否按规定报送了2012年粮食流通统计报表和加工业统计年报表,最近3年内在收储及销售出库等方面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委托收储企业是否存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收购油菜籽;是否存在直接收购菜籽油入库,或从现有库存油脂中划转等违规行为等。

本报了解到,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在每个托市企业都派有专人监督,部分与中储粮长期合作、有条件的企业,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监控大门车辆出入厂区及储油罐区情况。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及直属库为防止进口菜油混入,每装满一个油罐,即由中储粮的监管人员现场监督封罐。

不过,也有多个油脂企业人士表示,托市收购企业违规用进口菜油顶包国产油菜籽,中储粮派驻的人肯定通过技术检查能检查出来,而还存在违规,这说明其中必存在蹊跷情况。

中储粮方面人士表示,总公司这边是竭尽全力做收储,反复开会部署、沟通,由于企业数量大,分布广,在实际监管操作中就会有漏洞出现。

他同时表示,每个托市收购企业一般都是地方粮食相关部门推荐,然后由中储粮逐级审核,但是委托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人财物都独立,对委托企业难以做到像自己下属的企业那样监管。

国产菜籽生产堪忧

收储过程中,农民并没有从国家的托市价格中得到实惠,托市收购政策被大打折扣

本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据统计,目前托市收购企业已经收购470万吨油菜籽(包括菜油充抵),四川地区油菜籽收购量近70万吨。

不过,对于该数据,行业企业和人士表示质疑。因为湖南、四川油菜籽市场价格分别在2.6元/斤以上,多数收储企业因为价格高未完成任务,两地区肯定没有统计公布的那么多。

德阳市一家托市收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干旱影响,四川省估计油菜籽产量不到80万吨。

当地另一家企业告诉记者,四川2012-2013年度菜籽种植面积约有900万亩,预估产量80万吨,“油菜生长期间出现冬旱和春旱,单产影响大,亩产减产20%以上”。

本报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四川当地小企业和作坊高价收购了一部分菜籽进行压榨,另外油菜籽价格被炒高后,农民出现惜售现象。因此,四川地区油菜籽收购量让外界起疑。

事实上,油菜籽托市收购实施4年来,对于油菜籽行业和农民并未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2009年油菜籽产量1366万吨、2010年度产量1308万吨、2011年度产量1250万吨、2012-2013年度1250万吨。

有企业给记者提供的数据为2012年1150万吨、2013年为900多万吨。

而收储过程中,农民并没有从国家的托市价格中得到实惠,托市收购政策被大打折扣。本报调查了解,近几年农民几乎不可能按照国家的托市价出售油菜籽。部分拿到托市收购指标的企业,会通过多种或明或暗的方式,盘剥和截留托市政策款项。通过采取克扣水分、杂质等手段,压级压价;通过层层委托,相互受益。这导致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而同期,中国进口菜籽和菜油的主要地区加拿大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而且出口价格也不断攀升。

近4年,加拿大菜籽种植面积分别为1500多公顷、1600万公顷、1700多万公顷和近2000万公顷。进口价格从每吨400加元涨到450加元、540加元和540加元左右。近三年,加拿大菜籽价格上涨了40%,而国内只上涨了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