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的农产品网 农产品 > 综合资讯 > 国储动态 > 正文

今年菜籽临储政策可能会油粕“并举

分享到:
评论

当前油脂市场行情极其不景气、临储菜油政策性“浮亏”较大的背景下,中储粮很可能继续提高菜粕指导价格,以将部分菜籽成本转移到菜粕上面,政策可能从单纯的托油价改为油粕价格并举。

随着菜籽收割期的临近,市场对2013年菜籽临储收购政策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笔者认为,2013年菜籽临储收购政策仍将以中储粮为收储主体,收储底价在5000~5200元/吨之间,政府将从单纯的托油价转为油粕价格兼顾,菜籽压榨企业和中储粮的博弈仍将持续,菜粕指导价将提升。

国产菜油高库存、高成本的情况难以得到缓解,产区优质库容的短缺,或导致产区部分油脂企业参与临储收购。

临储菜油拍卖暂停为收储政策出台预热

本周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交易公告显示,临储菜油竞价销售暂停。3月份以来,国家临储菜油竞价销售共进行了6次,每次投放量为10万吨。由于10200~10400元/吨的起拍价格远高于市场预期,同期国内油脂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企业购买意愿极低,6次竞价销售累计仅成交0.66万吨,其中有3次流拍。

由于后期国产新菜籽即将上市,临储菜油在政策出台前和执行期间将持续停拍,以免影响收储政策的执行效果,此举无疑对菜油期货近月1309合约产生利好。但由于2010年临储菜油已经到了轮出的大限,市场预期菜籽收储结束后,2010年临储菜油仍将流向市场,因此,菜油期货远月1401合约承压。消息公布的4月23日,菜油期货1309和1401合约的价差创出历史新高。

传言临储收购底价提升利好后期菜籽类价格走势

近期市场传言,2013年油菜籽临储收购价格将定为5200元/吨,较2012年的5000元/吨提高200元/吨。

笔者认为,由于种植成本逐年上升,为了保护农民种植菜籽的收益和积极性,国家应该维持菜籽收购价同比持平或略涨,因此收储底价在5000~5200元/吨的可能性极大。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按照5200元/吨的菜籽收购成本,扣除国家给予企业的200元/吨的加工补贴,菜粕以2300元/吨的售价计算,菜油的成本将超过10800元/吨。后期菜籽类价格走势仍将受到收储成本的强力支撑。

产区优质罐容仍紧缺或影响后期菜籽收购

从对产区油脂压榨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仓储条件较好的企业罐容都较满,其中2010年临储菜油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2010年临储菜油暂停轮出,导致企业腾库收储的预期落空。企业优质罐容的紧缺,或将影响今年的菜籽收购。除非中储粮将企业压榨的新菜油及时拉走,否则部分企业库容的爆罐,将使企业难以执行今年的收储任务。

由于国储菜油暂停轮出,国产菜油高库存、高成本的情况难以得到缓解,这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菜油以低价进口菜油为主,国产菜油的市场份额继续缩小。

蛋白含量不足或限制交割近月菜粕合约受支撑

从两湖地区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今年开春以来光照充足,阴雨天气少于2012年,使得两湖地区的油菜生长情况好于2012年,今年菜籽的含油率可能较去年高2~3个百分点,达到35%~36%,这与2011年的情况较为类似。

2011年国产菜粕蛋白含量均低于35%,多在34.5%左右,而菜粕蛋白含量需达到交易所要求的34%以上才能进行期货交割。因此,符合交割标准的国产菜粕数量可能有限,这将支撑代表国产菜粕的RM1309合约期价。从往年的数据来看,进口菜籽压榨的菜粕蛋白含量均高于交割标准,而今年新产的进口菜籽要到11月之后才能到港,意味着以RM1401合约为代表的远月期价将承压。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后期国产新菜籽上市后,油厂的菜粕蛋白含量确实低于交割标准,那么菜粕期货1309和1401合约之间的价差将会扩大。

压榨企业和中储粮博弈将持续菜粕指导价或提升

由于菜籽成本在政府制定的收储政策中已经确定,菜油完全由中储粮收回存储,而菜粕则由压榨企业销售,销售回笼的资金返还给中储粮。因此,菜粕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种。

尽管中储粮会对菜粕销售价格制订一个指导价格,但菜粕实际销售价格仍由企业随行就市制订,销售价格与指导价格之间的价差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情况,因此压榨企业希望指导价格定得低一些。而中储粮的菜粕销售指导价直接影响菜油的成本核算,中储粮制订指导价格时会随行就市且就高不就低。

今年企业与中储粮的价格博弈仍将持续。从近两年数据看,菜粕指导价呈逐年提升趋势,2011年为1900元/吨,2012年为2150元/吨。在当前油脂市场行情极其不景气、临储菜油政策性“浮亏”较大的背景下,中储粮很可能继续提高菜粕指导价,以将部分菜籽成本转移到菜粕上面,政策可能从单纯的托油价改为油粕价格并举。

根据传言的5200元/吨菜籽收储成本推算,菜粕指导价在2300元/吨以上可能性较大,若后期油脂价格继续下跌,菜粕指导价底部将上升,并可能达2500元/吨。因此,压榨企业在进行菜粕期货套保时,应充分考虑政策指导价带来的底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