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Myagric:豆粕市场2018年回顾及2019年展望

分享到:
评论

一、2017/2018年度CBOT大豆走势回顾

2017/2018年度之中,美豆期价主要受天气炒作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上半年受阿根廷天气影响导致的减产带动,价格出现反弹;而从4月份开始,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发酵,并在6月份出现大幅下跌,创下近年价格低位,而后维持低位震荡。具体来看:

(图1 CBOT大豆主力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第一阶段:【2017年9月初至2018年4月的震荡上扬阶段】

在这期间,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运行阶段,在2018年1月份之前,美豆价格主要受USDA报告对定产的预估,以及美豆收割和出口进度的影响,价格整体以偏强震荡为主。2017年10月份,美国大豆主产区降雨一度延缓大豆收割进度,带动价格出现上涨;而后USDA意外下调美豆单产预估至49.5蒲式耳/英亩,低于上月预估和市场平均预期,报告同时下调年末大豆库存预估,带动CBOT大豆和国内豆粕出现大涨。但随着11月USDA意外维持单产不变,加上巴西天气好转,CBOT大豆又一度跌至9.7美元/蒲式耳附近。11月下半月开始,阿根廷干旱天气开始成为市场关注重点,但期间又出现降雨,天气炒作出现反复,价格也仍然延续震荡趋势。

从2018年1月份开始,阿根廷干旱天气更为明显且没有出现好转迹象,USDA也逐步下调对阿根廷的产量预估。1月份到3月初,CBOT大豆出现快速大幅上涨,主力合约逼近11美元/蒲式耳。而后USDA报告利空,加上阿根廷天气好转,CBOT大豆出现回调。

第二阶段:【4月至7月的大幅下跌阶段】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美贸易争端由此拉开序幕。受此影响,CBOT大豆开始出现下跌,但3月29日USDA种植意向报告意外利多,带动价格再度大涨,收复部分失地。清明节前后,中美再次就贸易争端开启数轮交锋。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对此,中国立即做出反应。北京时间4月4日,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随之,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研究是否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而后中美双方开启贸易谈判,CBOT大豆价格反复震荡。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5月20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美中两国已就框架问题达成协议。CBOT大豆出现连续反弹。

但很快,贸易争端再度升级,5月29日,美国单方面撕毁联合声明,白宫声明表示美国将对500亿美元含有“重要工业技术”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技术,最终清单将在6月15日之前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在此过程中,CBOT大豆出现大幅下跌,7月中旬就跌至840美分/蒲式耳附近。

第三阶段:【7月之后的低位震荡阶段】

7月下旬,受技术性买盘带动,加上美豆生长优良率表现不佳,CBOT大豆出现连续反弹,7月底一度回升至930美分/蒲式耳。8月到9月间,中美双方互征关税名单再度扩大,中美贸易争端继续扩散;同时,USDA实地调查的单产预估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导致CBOT大豆再创新低,在9月中旬一度跌至810美分/蒲式耳。9月下旬之后,受美国主产区降雨,以及预期中美双方开启谈判的预期,CBOT大豆出现小幅回升,但整体幅度有限,价格整体在900美分/蒲式耳以下震荡运行。

二、美豆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1供应整体依旧呈现增长趋势

现阶段美豆的产量数据逐步趋于稳定,而种植面积是奠定2017/2018年度美豆产量的第一块基石。回过头来看今年的3月份,USDA将美豆新作种植面积预估下调至8898万英亩,较去年美豆实际种植面积的9014万英亩下降116万英亩,本次美豆种植面积预估的下调主要源于当时市场依据正常的作物轮作以及当时玉米相对于大豆价格涨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市场上前一年度的9014万英亩的种植面积难以突破。然而在6月份的USDA报告中,却将种植面积预估调整为小幅增加至8960万英亩,令市场此前预计今年能相对削减大豆的种植面积心理预期落空,随之而来的是贴近去年的9014万英亩的高峰,为历史次高峰。

(图2 美国大豆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USDA )

时间进入到10月,2017/2018年度的作为周期基本完结,加之种植面积基本确定,市场上主要的目光转移到新作的单产数据上来,根据历次USDA报告中的单产数据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去年夏季美豆出现过一定程度的干旱情况,导致最终单产定格在49.1蒲/英亩,较前年的风调雨顺下的高单产略有下降。因此在今年的8月前USDA对美豆的单产为趋势单产48.5蒲/英亩,但今年夏天美豆生长期间的天气可谓绝佳,未曾出现天气炒作的局面。因此,在8月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中,一举将美豆的单产由48.5蒲/英亩调升至51.6蒲/英亩,并且后面两个月继续调高,其中10月高点为创纪录的53.1蒲/英亩。据最新的USDA显示,美豆的单产为52.1蒲/英亩,依旧为历史高位水平。因此美豆本年度依旧面临供应宽松局面。

(图3 历年美豆单产数据 数据来源:USDA)

2018年度的美豆种植面积虽然较前一年的9020万英亩小幅下降110英亩至8910万英亩,但由于今年美豆的生长期间的良好天气,令美豆的单产预估一度调高至历史最高水平的53.1蒲/英亩,最新的单产依旧为52.1蒲/英亩的高单产,伴随而来的再度丰产的美豆产量,据最新的USDA公布的数据,美豆的总产量将再次增加,预估为46亿蒲式耳,又一次的刷新历史记录。美豆总产量在连续增加的情况下,并且今年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出口至我国的美豆数量同比锐减,最终留给美豆的将又是一个更为供应宽松的格局。

(图4 美国大豆产量 数据来源:USDA)

2.2美豆出口数据欠佳,需求有所疲软

对于美豆而言,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其中国内消费主要集中表现在压榨上。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压榨占国内消费比值一直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自2006/2007年度以来,消费需求比都是保持在90%以上。就算是在今年美豆创纪录丰产事情,压榨消费比值较上一年度有所回落但依旧在94.22%,依旧处于较好水平。

(图5 美国大豆压榨量占国内消费需求比值 数据来源:USDA)

(图 6 美国大豆月度压榨量 单位:千蒲式耳 数据来源:NOPA)

本年度美豆出口数据较上一年度明显更差,但是美国国内的大豆压榨数量相对较好,从上图可见一斑。从今年的1月份至7月份的数据表明,3月份美豆的压榨数量达到历史高点1.718亿蒲,4月有所回落至1.5亿蒲。但虽如此,今年美豆各月压榨量大多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

而出口方面,在往年,一般下半年南美的出库数量将逐渐减少,而北美主要是美国的出口需求将迎来高峰。但是今年由于从上半年开始的中美经贸摩擦,直到11月底G20峰会期间得到相对缓和,在此之前中美经贸摩擦贯穿始终。受此影响,在巴西今年创记录的丰产情况下,国内一度超买巴西大豆,尽管由于贴水报价高企,依旧阻挡不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购买巴西大豆的热情。与之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在11月之前,国内压榨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几乎未见采购美国大豆。因此,美豆错过了此前的出口良机,近期虽有我国开始进行采购,但是依旧不容乐观。以最新的12月14日美豆出口装船数据来看,当周美豆装船量为133.8万吨,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但与去年同期的153.9万吨对比,依旧下降不少,并且去年单周出现过超200万吨的装船量。

(图7 美国大豆周度出口装船量(单位:吨) 数据来源:USDA)

随着科技的发展,美豆的种植效率同样也在不断的提升中,全球大豆总产量可谓日益增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2013年以来,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几乎呈现出一路攀升的态势。从最新的美国USDA来看,2013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6177万吨,2014年7753万吨,2015年7850万吨,2016年9672万吨,2017年9662万吨,2018年11533万吨。其中仅2017年相比2016年略微下降,其余年份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而从库存消费比来看:由于今年美豆的继续丰产,大豆的库存消费比将再创新高,据最新的USDA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本年度的大豆库存消费比将达到32.8%,较去年同比上升2.49%。该数据为近年来最高水平。造成这一数据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虽然遇到了南美阿根廷的干旱天气导致大豆产量减产近2000万吨,但是随后巴西以及最近美国大豆却是延续丰产格局;叠加上一年度的高位库存消费比。全球大豆尚未有效去库存,紧接着就面临巴西及美国量大主产国的大豆丰产局面。此外,由于全球大豆进口的头号买家:中国。我国今年进口的大豆总量将落后于去年的约9500万吨。因我国爆发了非洲猪瘟抑制了豆粕的消费需求。

(图8 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USDA)

三、2017/2018年度国内豆粕走势回顾

(图9 国内豆粕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网)

回顾2017/18年连粕主力走势,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豆、连粕走势分化,与之前贴近美豆走势的情况相悖,特别是从3月份贸易摩擦初期到11月底的两国领导人会晤达成共识,中止双方互征关税,在此期间国内连粕曾一度在10月初站上3539的高点,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较2016/17年度,更早进入负基差水平,一度达到-200元/吨。因我国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较高,对美国大豆征收25%关税,相对应进口大豆成本增加,使豆粕价格攀升创新高。

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方面,整体和连粕走势大体保持一致。中美贸易摩擦挥之不去,受波及的国内连盘豆粕创2016年7月以来的新高,国内大豆买家在此前大量买入南美大豆,进口大豆供应充沛,油厂持续保持高压榨量。但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供大于求的局面,连粕价格高涨,而现货价格在2018年4月底开始国内开始出现负基差,使豆粕价格也相对往常价格偏高,让终端买入大量杂粕替代豆粕,打压豆粕价格。负基差现象为此延续到9月份,历时五个月之久。

(图10 国内豆粕成交量图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网)

豆粕成交方面,2017/18年度整体成交以现货成交为主,因中美贸易摩擦,后市仍存许多不确定性,下游饲企远月基差采购节奏放缓,终端保持随采随用。在2016年和2017年的11月的成交量都是全年成交量之最,但今年受新作南美大豆丰产影响等情况下,料2019年大豆供应不会受到太大变动,致使远月成交量下降幅度始料未及,创近年来低位。而在2018年12月初,我国已重启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未来仍将进一步采购美国大豆,未来供应宽松,加之下游需求受非洲猪瘟频发影响,11月成交总量环比去年下降161.87%,基差成交占比降至32%。

四、国内豆粕市场供需关系分析

4.1贸易争端爆发大豆进口减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截止到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大豆769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6.6,减幅0.5%。美国农业部(USDA)11月9日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8/19年度大豆进口预估为9000万吨,与去年预估数据相比减少7.2%。自中美贸易争端开始,中美互加关税,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口国,美豆首当其冲,贸易争端的硝烟使得中国几乎没有再进口美豆。

(图11 中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分月度看,据海关总署显示,2018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明显的下降,2018年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42万吨,同比下降2.1%。2018年4月爆发贸易争端,中国大豆进口量骤减,同比下降13.7%,5月份有所回升。2018年6-7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2018年7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01万吨,同比下降20.6%。2018年8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15万吨,有所回升,2018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2018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01万吨,同比下降1.2%。2018年1-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003万吨,同比下降2%。从趋势上看,大豆进口量的减少逐渐被抹平,因巴西的丰产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进口条件,也侧面反映前期国内大豆供应趋紧,国内油厂榨利良好,刺激油厂开机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国内豆粕市场的购买积极性,截止10月10号全国油厂累计成交2739万吨,后期因大豆供应缺口逐渐缩小,加上猪瘟影响不断扩大,需求不足,国内豆粕市场采买趋谨慎。

(图12 中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自4月份中美贸易争端以来,CBOT大豆和连盘豆粕价格走势出现分歧,油厂榨利明显好转。同时,市场担忧后期大豆供应会出现问题,因此油厂买豆积极性大增,大豆库存随之明显攀升。据我的农产品数据统计显示,9月14日当周,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一度达到763万吨,创下历史纪录高位。而后库存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历年同期。截止12月21日,国内油厂大豆库存总量约为565.4万吨,较去年增长22.2%。2018/2019年度油厂大豆库存全年多数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因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导致油厂库存的急剧攀升,给油厂带来极大的大豆库存压力。

(图13 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万吨)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网)

另一方面,上半年油厂大豆压榨利润虽然一度好转,但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加上市场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油厂压榨利润未能全部兑现,大豆实际压榨也稳中有减。据我的农产品网数据调查显示:截止11月,全国主要油厂压榨总量7858.32万吨,全国平均开机率约59.49%,同比去年压榨量减少150.62万吨,减幅1.88%。因2018/19年大豆进口减少,国内库存即使居高,但开机率也并没有明显的上涨,且下游需求不足,盘面较为弱势,油厂压榨利润不足,导致油厂开机情绪不高。

(图14 全国主要油厂开机率和压榨量 数据来源:我的农产品网)

4.2豆粕需求:低蛋白日粮叠加非洲猪瘟,豆粕需求增速料将放缓

2018/19年度国内蛋白粕消费增速放缓,但豆粕在我国蛋白粕的消费中仍占主导地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19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预计为755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45万吨,其中豆粕产量预计为7551万吨。该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为728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0万吨,年度国内总消费量预计为744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5万吨。18年豆粕的消费格局受各方因素的影响,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上半年3月份因中美贸易争端,豆粕价格飙涨高达3400元/吨,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杂粕替代豆粕100-150万吨,其中杂粕进口增加100万吨以上。而10月份随着国家低蛋白日粮配方的推广,豆粕消费量减少50-100万吨,甚至更多。前半年生猪养殖效益的亏损,加上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生猪提前出栏、存栏量继续下降,减少豆粕消费量达200-350万吨。考虑到非洲猪瘟疫情短期内难以根除,养殖业将继续去产能化,预计2019年豆粕消费增速将放缓或呈下滑态势。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我国菜籽累计进口量为376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65万吨,增加3%。由于近几年国产菜籽产量大幅减少,国产油菜籽上市后价格居高不下,因而国产菜籽主要用于小作坊压榨,大型油厂原料主要是进口加拿大的油菜籽。菜粕,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蛋白粕类供需缺口,我国允许进口印度颗粒菜粕并积极进口国家杂粕,今年菜粕价格相对于豆粕来说性价比高,用量也有所增加。但在今年全球油菜籽减产、加拿大本国减产的背景下,预计2019年菜粕供需或将处于偏紧平衡状态。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9月份DDGS累计进口量为13.54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7.54万吨缩减66%。主要是自去年以来受双反政策的影响,我国DDGS进口量一直偏低,再加上今年中美贸易争端,高惩罚性的关税征收,DDGS港口库存也较少,而国内DDGS产能即使全开,也很难弥补进口的缺口,预计2019年DDGS的进口量将继续维持低位。

(图15 DDGS进口量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以往豆粕同其他蛋白原料相比,蛋白含量高,价格优势明显,在饲料配方中一直保持较高添加水平。但今年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影响,豆粕价格底部抬升,价格甚至一度飙升至3400元/吨,这时菜粕、棉粕、DDGS等原料的替代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今年菜籽的压榨利润良好,油厂开机率同比小幅增加,菜粕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而且由于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豆菜价差拉大以及夏季水产养殖旺季,菜粕的消费有所增加,尤其是8月中上旬开始,我国现货市场中豆粕与菜粕的价差拉大至700元/吨,菜粕的性价比也愈发显现。我国绝大多数饲料企业对配方进行了调整,纷纷调高菜粕在蛋白饲料原料中的配方比例,部分公司已经将水产料中菜粕的添加比例从之前的25%上升至35%。但菜粕有明显的季节性,菜粕的需求持续性受到抑制。我国进口DDGS在未有政策性因素干扰的时间段,进口DDGS价格与国产DDGS价差一般在200元左右,但高额的“双反”惩罚性关税,推升DDGS进口成本,进口DDGS价格较之国产DDGS价格并无价格优势,国内进口量大大缩减,所以在饲料配方里的添加比例依然较小。

(图16 豆粕、菜粕DDGS价格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前几年的连续盈利使得生猪产能过剩,2018年猪价基本在猪周期底部震荡,元旦过后猪价更是一路下跌,从最高价15.34元/公斤,节后更是一路下跌至5月初,价格跌至10.1元/公斤,总跌幅达34.2%,跌破盈亏平衡线,部分地区猪价跌破10元大关,随后进入振荡期,8月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生猪调运困难,地区价差分化,疫区产区普遍下跌,东北地区猪价最低可达8元/公斤,但主销区价格反倒大幅上涨,成都最高达22元/公斤。随着春节的临近,西南地区腌制腊肠等肉制品开始,主销区开启上涨模式,主产区则由于生猪存栏充足屠宰企业压价,猪价底部徘徊。近年来猪肉消费基本稳定,居民消费基本以年内的季节性走势为主,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今年8月以来的疫情对消费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但居民对疫情的恐慌情绪,仍会导致猪肉消费量的下降。倘若明年疫情继续发酵,生猪供给量减少的同时,需求也将随之减少。

(图17 22个省生猪均价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018年国内鸡蛋供应基本平稳,消费需求变化不大,价格底部有所抬升,鸡蛋全年均价上升至4元左右。3-4月份受春节后的看涨预期和实际的春节高价影响,应淘汰的鸡苗延养1.2亿只缓解了春季的供应缺口,加上处于春季传统的需求弱势期,鸡蛋价格处于弱势;4月份之后鸡蛋价格回暖,经过连续的淘汰,供应压力减小,7-9月份鸡蛋价格进一步冲高,总之全年鸡蛋的价格较为坚挺。2018年在产蛋鸡存栏整体处于逐步上升后企稳的状态,上半年养殖利润较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下半年养殖利润情况虽然也不错,但是因为养殖户对后市比较谨慎,加上农忙、禁养、限养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补栏情况一般。据统计,2018年11月全国在产蛋鸡存栏10.65亿只,环比增加0.21%,同比减少5.97%。11月份新增开产量为0.6843亿只,淘汰量0.6624亿只,开产量大于淘汰量,总存栏增加。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增长迅速,散户淘汰加速,2万只以下规模蛋鸡养殖在存栏量减少,百万只级别的超级大户在增加,加上政策扶持,外围资金介入养鸡产业加速,未来几年大鸡场将纷纷投产。

(图18 50个城市鸡蛋均价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生猪存栏环比增加0.1%,同比减少1.8%,能繁母猪栏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5.9%。2018年生猪存栏量一度调减,6月份开始,更是打破历年季节性上升的规律首次出现下滑,后期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活猪跨省调运受限,养殖量偏大省份输出受困,养殖户被迫压栏待售,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但18年生猪存栏依旧延续下滑态势。受前几年养殖行业景气影响,能繁母猪在2018年达到最高位,年初的猪价下跌幅度虽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养殖户大都持观望态度,能繁母猪淘汰不及预期,8月疫情出现后母猪存栏淘汰速度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及政策的影响,淘汰受阻被迫压栏。总之,受非洲猪瘟影响,市场养殖端积极性降低,补栏热情减缓,专业育肥空栏率高达50%,众多企业的战略布局将被打乱,计划产能投放将大幅延缓,预计2019年生猪存栏将继续微幅度缩减,而豆粕需求这块增速料也将随之放缓。

(图19 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五、结语

中美贸易争端和非洲猪瘟疫情基本贯穿2018年豆粕市场,并成为市场价格主导因素。中美贸易争端在2018年12月出现缓和迹象,但离彻底解决还有距离,预计2019年仍会有变数。而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势态不减,2019年也将继续影响养殖行业。上述因素仍将是影响国际大豆和国内豆粕市场的主要因素。

从CBOT大豆来看,目前巴西大豆已经播种完成,而阿根廷大豆在播种之中。虽然南美天气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南美大豆产量增加的预期强烈,USDA预计2018/19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2亿吨,比上年增加1%。阿根廷在2018年受天气影响出现明显减产,2019年恢复到正常水平,也将达到5550万吨(USDA12月预测),增产近2000万吨。

而如果在明年美豆播种之前,中美贸易争端没有出现明显缓和迹象的话,预计美豆播种面积会有所下降,届时全球大豆产量将存在变数,但整体宽松局面预计难以明显改善。而如果中美贸易争端得到解决,美豆播种可能继续维持高位,也将加大供应压力。因此,2019年CBOT大豆整体仍将处于供应宽松的背景之中,价格明显反弹的空间将较为有限。而中美贸易争端,以及期间可能存在的天气等因素,将进一步加大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

国内豆粕方面,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存在,2018年豆粕价格大部分时间与CBOT大豆走势相反,在贸易争端没有解决的情况下,2019年这一状况可能将会延续。从自身供需状况来看,2019年1-2月份,虽然进口美豆没有完全缓解,但进口已经有所放松,国内油厂陆续在进口美豆。加上油厂大豆库存仍然偏高,下游需求又处于淡季,1-2月大豆和豆粕供应不成问题,市场价格延续低位震荡的概览较大。3月份之后,随着南美大豆的逐步上市,加上美豆销售进度的偏低,CBOT大豆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而国内大豆进口也更为充裕,养殖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需求恢复可能会较为缓慢。供求关系能以推动价格出现明显反弹。当然,上半年需要关注南美大豆天气是否有炒作空间,尤其是在1-4月期间,市场往往会对阿根廷和巴西大豆产区天气进行阶段性炒作。

4月份之后,市场重心将逐步从南美大豆再度转向美国大豆的种植情况,叠加炒作的中美贸易争端进度,届时豆粕市场波动可能将加大。而到下半年,美豆单产和出口情况,国内市场需求的恢复状态,将给市场带来波动。整体而言,豆粕市场期货主力价格可能仍将在2600-3000元/吨区间波动,而基差仍会延续往年季节性波动规律。价格抬升更可能出现在3-4月及下半年,3-4月份主要存在南美大豆天气和美豆播种期天气炒作。下半年也可能随着市场对中美贸易争端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关注趋于理性,市场回归基本面之后,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


资讯编辑:杨纯 021-26094118
资讯监督:朱喜安 021-2609339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