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市场资讯 > 聚焦 > 正文

美玉米弱、淀粉强格局将延续

分享到:
评论

8月至今,玉米(1869, -3.00, -0.16%)1901合约上涨1.02%,玉米淀粉(2333, -13.00, -0.55%)1901合约上涨2.13%,玉米淀粉涨幅大于玉米。根据笔者分析,市场呈现玉米弱、玉米淀粉强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8月台风过境,北方玉米主产区降水增多,尤其是辽宁、吉林等地的旱情有所缓解,市场炒作玉米减产的预期降温;另一方面是受环保政策限电限产等因素的影响,8月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下滑,并且合同走货持续,行业加工利润进一步改善。

临储政策向市场化转变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其中玉米的贡献值最大,是面积增加最多、产量增加最快的农作物。从我国农产品政策性收储来看,2014年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破冰,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农业补贴政策等逐步向农产品市场化转变,市场风险由利益相关方共担,这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提高抗风险能力。

2014年,棉花(17010, 135.00, 0.80%)、大豆(3691, 18.00, 0.49%)临储政策取消,改为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农产品市场化启动,但鉴于玉米主粮的地位,国家还是对其价格国际化的接轨很慎重。

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一方面,调低收购价,统一各地收购价,不再存在地区差别;另一方面,提前收购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标准,不再收生霉粒超标玉米。玉米临储政策向市场化转变也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使得被扭曲的玉米市场回归供需基本面。

玉米和淀粉的投资逻辑

第一,2017/2018年度玉米产需缺口扩大。8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8年8月)》,指出2017/2018年度由于当年玉米产不足需,期末结余变化量减少1775万吨,缺口比上年度扩大1323万吨。自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2016年玉米库存消费比迎来下降拐点,国内玉米总产量有所减少。就库存而言,目前玉米库存量依旧较大,库存消费比持续下滑。

第二,今年的玉米价格未出现季节性上涨。尽管今年玉米生长期间遭遇干旱、病虫害等,但在新玉米上市前期,华东华北地区的现货价格依然持续低迷。根据季节性分析,从7月开始,在等待新玉米上市的时间内,8月往往是玉米价格较高的时段,但今年的玉米没有出现季节性上涨。

第三,临储持续拍卖,玉米价格下有托底、上有阻力。截至8月9日,我国临储玉米成交率维持在30%左右,累计成交量突破6100万吨,与2017年同期相比累计成交量多2000万吨,较去年最终5700万吨成交量多400万吨。从玉米临储每周800万吨的稳定投放以及200万吨以上的实际成交量来看,现货市场的整体供应充足,临储1.2亿吨库存还在,临储拍卖将持续。受临储拍卖底价的支撑,玉米价格下有托底、上有阻力。

第四,1—6月谷物进口量小幅增长,三四季度市场需要对前期的进口进行消化。上半年我国主要谷物进口量约1310万吨,同比增长6%,特别是玉米进口量大增。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我国先后对从美国进口的高粱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加征临时关税保证金,并宣布自7月6日起正式对从美国进口的玉米、高粱、大豆等加征25%关税,由此刺激国内企业在关税正式加征之前加快对相关产品的进口。从后市来看,三四季度市场需要对前期进口的谷物进行消化。

图为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价格走势图为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价格走势

第五,猪价长期低迷拖累玉米饲用需求。由于养猪规模化、去散户化,所以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最终让生猪供大于求,使得后续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随着生猪养殖利润持续恶化,猪肉价格底部振荡还会持续一年之久,这会拖累企业对玉米的饲用需求。此外,部分落后产能和环保未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同时饲料企业的销售模式发生转变,散装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提升,饲料产量向配合饲料和添加剂饲料靠拢。

第六,2019年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存在不确定性。2017年,国家为了加快玉米去库存速度,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了很高的补贴;2018年,这种针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已经降低;2019年,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政策性补贴仍将存在不确定性。


资讯编辑:胡有为 021-26093092
资讯监督:朱喜安 021-2609339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