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2018玉米分析以及未来玉米的展望

分享到:
评论

春节将至,回顾一下2017年玉米上市以来的跌宕起伏。10月份新粮上市,北方港口价格在1700左右,11月初东北地区玉米全面上市,主流收购意向不强,导致玉米价格跌至1600附近。11月20日以后随着东北地区上大冻,部分企业以及烘干塔开始囤粮,价格逐步上涨。随着各方主体的全面入市,购销两旺,至1月初港口价格达到了1850的高位。随后中储粮陆续的组织了部分地区的玉米拍卖,虽然拍卖量很小,但是业界普遍认为是国家给的信号意图平抑价格,贸易商以及老百姓陆续减压,价格小幅回调至1800。随着减压的逐步结束,价格恢复至1830左右,基本停市,迎接过年。

年后价格会是怎么样呢?这也是整个玉米行业所关心的问题。根据我们局域性的调研得知:华北地区用粮企业受制于场地资金等因素,玉米库存量一般,基本属于正常的安全生产库存。粮点贸易商手中玉米库存相对偏多,且对后市很有信心,大部分对年后的看法是缓慢上涨。老百姓余粮比去年同期明显偏少,以我们调研济宁菏泽地区为例,现在的余粮基本在2成左右,和2017年5月1日前后的余粮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说现在和去年同期相比,老百姓的售粮进度快了2个半月。但是今年贸易商手中囤粮普遍偏多,整体估算贸易商加老百姓余粮比去年快接近2个月。再说一下东北的情况吧,我们调研了黑龙江省的鸡东县的一个贸易商李善义,2017年11月底的时候存了3000吨玉米,目前利润每吨在200元左右。春节之前卖了1000吨,主要缓解一下资金压力,对于年后行情,李善义相对乐观,因为他认为目前老百姓余粮基本没有了,只有少部分篓子粮,今年烘干塔很多都没有开工,因为今年开工不足两个月玉米基本快卖完了。目前来看贸易商加老百姓的余粮和2017年4月初的水平差不多。去年玉米改种大豆很多,大概3成左右,由于大豆和玉米收益差距太大,基本上大豆都能改成玉米。我们还调研了吉林省榆树黑林镇的一个种粮大户孟先生,据了解,目前当地的余粮比去年偏多,当地基本都是篓子粮,目前余粮大概5成左右,去年同期在3成左右,老百姓严重惜售,有国储库挂牌1720收购,但是基本没有量。当地的玉米面积预计也会增加一成左右。最后我们和一个农业主播徐晓明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徐晓明的快手号叫老玉米,现在粉丝数量达到了20万,每天主要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打交道。徐晓明在11月份的时候建议老百姓不要卖玉米,把玉米尽量往后放,因此获得了不少粉丝的称赞。根据徐晓明所了解,现在地爬粮基本快卖完了,篓子粮占的份额较少,而且销售期也长,认为年后风险不大。他认为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地租大部分地区都翻倍了,有的地区翻了2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上涨也加剧了2018年的种玉米成本,老百姓租地种玉米的成本相比2017年每斤要增加0.15-0.20元。老百姓心里也没底,但是大豆种植效益太差,不种玉米又没啥可种。徐晓明建议主产区的老百姓依然种玉米,非主产区也可以考虑种些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因为有些地区种植玉米产量低,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再者就是种玉米的明年多了,大豆等其他品种面积被挤压,价格也会上涨。

综合来看,东北地区老百姓余粮不足2成,东北地区的贸易商也卖了6-7成。华北地区老百姓余粮2-3成,贸易商囤粮较多(华北地区贸易商体量较小)。总体全国供应压力不大,各个地区基本无法实现集中上量。从需求端来看,整个玉米行业基本属于安全生产库存,但也是有个别有实力的企业把库存做到4月份,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年后的需求也是连贯性的。对于年后行情的走势许多贸易商依旧比较乐观,但是我认为现阶段影响行情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临储的拍卖态度,毕竟年后的供应大部分是靠临储玉米。从国家释放的一些信号来看,确实不想让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但是我认为国家肯定不会打压,结合去年拍卖形式来看,拍卖底价提高100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这都是猜测。对于年后的价格走势,个人看法是:年后短期内处于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3月中旬以后,华北地区老百姓基本售粮结束,贸易商也多以减压,华北地区需求较大,需要从东北调运玉米,而东北此时贸易商以及老百姓手里的玉米也在逐步减压,也无销售压力。因为年后很有可能是华北玉米拉动东北玉米一块上涨,但是由于临储玉米的存在,这波上涨可能表现的时间很短,甚至是有价无市,一旦玉米供应紧张,结合国家对玉米价格的态度,1.8亿吨的玉米会随时入市。因此,目前这个价格追高意义不大,虽然市场有种言论,优质玉米短缺,但是在临储玉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优质玉米也不可能一骑绝尘。

 

清楚的认知当下,才能更好的预知未来。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无非就是供应和需求。供应面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庞大的临储库存。在2016-2017年度市场主流的看法是临储库存依然会增加3000万吨,也就是从2.35增加至2.65,结果却是从2.35下降至1.78亿吨。对于今年去库存的看法市场分歧依旧比较大,主流看法认为能去5000万吨左右。认为能去8000吨以上的也有一小部分,有个别看法认为去1亿吨。根据我们团队的调研推算,今年供应缺口巨大,临储玉米成交8000万吨是有把握的,能不能成交1亿吨还需观察。我们2018-2019年度有效供给会增加1300万吨的水平。今年东北地区玉米面积会大量增加,尤其黑龙江地区,预计整个东北地区面积最多增加5000万亩(对应产量增加2500万吨)西南西北面积保持定。(华北地区今年普遍减产,假设产量增加500万吨),2018-2019年度玉米产量将增加3000万吨。深加工企业在2018-2019年度将大量投产,保守估计需求增加1000万吨。饲料需求增加保守估计700万吨。总需求增加1700万吨。新增供应3000万吨-新增需求1700万吨=1300万吨的新增供应。据我们推断今年临储玉米成交8000万吨。临储库存将下降至9800万吨。由于新增供应是1300万吨,因此到2019年10月份库存将下降至:9800-(8000-1300)=3100吨。也就是说2019年10月份临储库存仅剩余3100万吨,也就是中国玉米一个半月的消费量。2019年东北面积恢复潜力已经不大,但是2019年将会有很多的燃料乙醇厂陆续投产。甚至2019年产量的恢复弥补不上需求的增加。因此未来1-2年,玉米很有可能会从供应过剩转变为供不应求。

这些数据看着都让人头痛,简单的用文字叙述一下未来玉米的主要逻辑。2015年国际粮价大跌,中国经济低迷,临储定价过高,玉米面积单产之最造就了1.2亿的收储量。随后中国经济恢复,全面放开深加工批准政策,大幅调减全国各个产区的玉米面积,乙醇汽油的全面实施,全面小康以及城镇化带来对蛋白需求的高增长,还有大面积取缔散养鼓励规模化养殖带来了饲料需求增长。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去库存速度预期,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唯一的障碍临储玉米将在1-2年被清除。玉米将由严重的供应问题转化为供应短缺。届时玉米价格也将会迎来合理的上涨,不排除创造历史的可能性。很多人有个思维定势,认为玉米市场化以后价格就该掉不该涨,而且这种思维在业内非常顽固,既然国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了,价格就是市场说了算,只有市场的广泛参与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盈利,才会更加积极的参与玉米收购当中,国家才真正的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入市的结果。国家才真正意义上甩除了高成本的财政支出以及市场合理定价问题。只有市场化了,价格是合理的,多就掉,少了就涨,成本才是最低的。

最后说一下玉米期货的看法,C1805应该是震荡为主。C1809主要是临储供应以及天气问题的炒作。C1901有望冲击2000点。C2001有望挑战历史。玉米不会等库存去完了再涨,只要去库存的速度超过预期,或者库存降到一个合理水平,整个行业的心态就会转变。由于临储玉米的存在,目前社会囤粮以及企业囤粮普遍太少,但是大家有一种紧迫感的时候,购买力将会增加,价格也将会上涨。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谨慎用于投资。程龙。欢迎玉米行业同仁讨论研究,微信号chenglong375813


资讯编辑:谢晋江 0791-88385064
资讯监督:朱喜安 021-2609339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