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棉花 > 综合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国棉花进口政策调整的可能性有多大?

分享到:
评论

自2015年我国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以来,棉花进口政策逐渐趋于稳定,每年89.4万吨的1%关税内进口配额使得近三年棉花进口量维持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全面收窄,“去国储,用国棉,争自给”的策略已非常清晰。但随2015-2017连续三年储备棉轮出销售后,国储棉库存降至正常甚至偏低水平位置,特别是高品质、可纺性强的棉花资源销售殆尽,而在2017、2018年度高品质新棉供给仍没有大的改观情况下,棉花进口政策是否存在“放松直到大范围放开”的可能呢?笔者认为,2017年进口政策几乎没有调整的必要和空间,2018年变数也不大,沿续发放89.4万吨1%关税配额的概率大,至少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原因归纳如下:

一、2017年不仅新疆细绒棉面积或有较大幅度增长,内地两大棉区种植也有望反弹。从调查来看,由于2016/17年度农民种植棉花收益情况要明显好于玉米、小麦及其它粮食作物,尤其新疆北疆机采棉种植户“比价”效应全面显现,加上2016年种植长绒棉收益很不理想,棉农改种细绒棉热情高涨,因此笔者测算,2017年新疆植棉面积同比增幅或达到10%左右,如果气候、温度、光照给力,总产量或达到450万吨;内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植棉意向回升,至少不下降了,河北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宜棉区种植有望增长,而且农民对棉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品质,高产量、高衣份”的品种基本被弃购,而“一等品质,二等产量,中熟品种”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拾花工短缺、2016/17年度机采和手采籽收购差价仅0.30-0.40元/公斤,机采棉的种植再次驶入“快车道”;2017/18年度新棉的品质、可纺性、一致性将更加“给力”。

二、储备棉棉花资源品级、可纺性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中国纺企的配棉需要。据统计,2016年我国储备棉共成交出库260多万吨,剩余库存约800多万吨(2011、2012年度进口棉、2011年度国储棉已全部轮出),2012、2013年度储备棉因存储时间稍短,强力、颜色级等指标下滑相对较低;由于2016年度轮出公检、出库压力比较大,并非按着“优先安排高品质储备棉轮出”的原则执行,因此2017、2018年储备棉轮出资源中符合纺40S配棉要求的比例并不会很低;竞拍国储棉可以适度缓解纺织企业、贸易商的资金流压力,通过质押等方式获得二次、三次采购资金,提前锁定棉花原料。

三、棉花进口配额的使用越来越高效,中国企业对高品质棉花需求不宜高估。首先,2015、2016年我国进口量分别为147.27万吨、89.44万吨,减少57.83万吨,同比下滑39.3%;而印度棉进口量则从24.24万吨下滑至11.84万吨,同比下滑51.2%,2016年进口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美棉、澳棉,中国拥有1%配额的企业签约进口的重点是高品质外棉,印度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先后被乌兹别克斯坦棉、巴西棉赶上并超越,2017-2018年只采购“高品质、一致性好的机采棉”趋势更加明显,对国产棉缺口起到重要“填补”作用;另外,随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国等各国新产能、新设备、新产品的逐渐扩大,我国JC40S乃到JC50S纱及以下的产品竞争力全面下滑,纺织业淘汰、洗牌加速,50S以上的订单能有多少呢?笔者认为未来三年中国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和面料、服装的产销订单不宜过分乐观,中国企业对高品质棉花需求不宜高估。


资讯编辑:邹鹤 0791-88385123
资讯监督:王宝东 0791-8838518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