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菜粕 振荡上行是主基调

分享到:
评论

1菜粕走势回顾

猴年菜粕行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年初至7月初的振荡走高阶段;二是7月至10月中旬的大幅回落阶段,三是10月中旬至春节前的反弹走高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初至7月初,大幅上涨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利多因素来自于外盘巴西大豆遭受干旱减产,阿根廷出现洪水减产,加之后期炒作美国大豆生产期间可能出现拉尼娜天气,使得美豆不断走高。而国内菜粕消费端也存在利多影响,随着气温回升,水产养殖逐渐进入消费旺季,菜粕需求趋增。在外盘豆类、豆粕价格上涨带动以及菜粕自身的利多因素共同推动下,菜粕期货大幅上涨。

第二阶段:2016年7月初至10月中旬,回落振荡阶段。这一阶段的利空因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国内市场,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造成漫塘、跑鱼等情况出现,这使得水产养殖业严重受挫,水产饲料需求下降,其中主要用于水产料生产的菜粕需求受到的影响最大。二是外盘方面,进入7月,美国大豆产区开始出现有利降水,市场热炒的拉尼娜天气并未兑现,美豆深度回调。内外利空叠加,菜粕期货快速下跌后弱势振荡。

第三阶段:2016年10月中旬至2017年1月底,走高后振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我国油菜籽主要进口来源国——加拿大油菜籽中西部产区遭受雪灾,导致加拿大温尼伯油菜籽期货价格高走。二是美豆出口极为旺盛,单周出口屡屡刷新历史高点,带动CBOT大豆价格上行。三是由于中国拟对来自加拿大的油菜籽严加质量控制,使得9月、10月油菜籽进口量急剧下降,国内港口油菜籽、菜粕库存大幅降低。虽然当时处于菜粕需求相对淡季,但由于供应不足,加之豆粕和菜粕价差较小,菜粕和DDGS价差过小,菜粕性价比较高,菜粕仍有一定需求。利多因素叠加,促使菜粕期货振荡上行。

但随着春节临近,饲料厂备货结束,菜粕需求放缓。加之美豆出口量开始下降,以及南美天气转好,巴西早熟大豆收割上市,挤占美豆出口空间,外盘大豆上涨乏力,进而拖累内盘菜粕小幅回调。

2国内油菜籽减产

虽然政府在2014年前一直进行油菜籽托市收购,但由于同期也进行小麦托市收购,使得小麦种植利润高于油菜籽。加之油菜籽单产低、费时费工,因而国内油菜籽播种面积逐年下滑,产量不断走低。2015年,政府取消了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改为对加工企业和农民直接补贴,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71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3%;单产为1.972吨/公顷,比上年下降0.4%;产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下降5.7%。但各市场机构根据实际调研后,给出的产量数字偏低,比如Wind咨讯预计产量仅为522万吨,比上年减少34.5%。数字差别虽然较大,但国产油菜籽产量不断下滑则是一致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既是油菜籽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油菜籽的主销区,消费习惯使然,大多数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目的并非为了销售赚钱,而是为了自己食用,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油菜籽被农民在当地小作坊榨油或者换油,这部分消费较为稳定,因此油菜籽总产量减少直接导致流向市场的国产油菜籽数量下降。

由于消费偏好等原因,在油菜籽主产区,95型小机榨浓香菜籽油更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在四川等地,浓香型小机榨菜油价格稳居13500元/吨的高位,远高于200型压榨菜油和进口油菜籽压榨的菜油以及直接进口的菜油价格。大量国产油菜籽被小机榨作坊抬价收购,而200型浸出法生产基本停滞。但是95型小机榨产出的菜饼经过了高温处理,蛋白溶解度较低,在很大程度失去了营养价值,已经达不到饲料厂对菜粕的要求,因此,95型小机榨的兴起,使得国产菜粕有效供应进一步下降。

3油菜籽进口量下滑

2015年年底,政府重启临储菜油拍卖,为了减少进口油菜籽和菜油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自2016年年初开始,政府多次酝酿,拟对来自加拿大的油菜籽执行更严格的杂质标准。虽然在2016年9月经双方协商,中国不再执行原预案,但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还是对油菜籽进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2016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有所下降。据海关统计,2016年油菜籽进口量为356.56万吨,比上年减少20.24%。

进口油菜籽数量下降,导致沿海港口油菜籽库存不断走低,沿海港口油厂开工率下降。据统计,截至2017年1月20日,港口油厂油菜籽库存为32.5万吨,仅为2016年8月底60.65万吨的一半多一点。油菜籽库存低,使得油厂因原料缺乏而停机,在春节前几个月,港口油厂开工率处于极低水平。

进口油菜籽减少,油厂开工率下降,相应地,进口油菜籽压榨的菜粕产出量减少,加之2016年第三季度以后,菜粕和豆粕价差扩大,和DDGS价差缩小,菜粕性价比提高,菜粕需求淡季不淡,致使港口油厂菜粕库存不断走低。据监测,截至2017年1月20日当周,两广和福建港口油厂菜粕库存为4.02万吨,为近3年来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菜粕进口数量迅猛增加。为减少进口油菜籽和菜油对国内市场冲击,政府对进口油菜籽酝酿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标准,但对于菜粕进口并没有相关的限制措施。由于国内外菜粕价差过大,菜粕进口利润较为丰厚,同时进口菜粕质量较为稳定,因而2016年菜粕进口量大幅增加。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16年我国菜粕进口量为50.37万吨,是2015年的4.49倍。

4菜粕消费量前减后增

由于国产油菜籽减产,进口油菜籽数量下降,而进口菜粕增加数量不足以弥补进口油菜籽下降造成的菜粕产出减少量,因此2016年国内新增菜粕数量较上年下降,国内菜粕消费量被动减少。

同时,强降雨造成菜粕需求阶段性下滑。2016年7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漫塘跑鱼现象屡屡发生,对水产养殖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水产饲料投喂量大幅下降。据统计,2016年6月、7月水产全价料产量分别为7.82万吨和8.59万吨,比上年同期的8.03万吨和10.97万吨大幅下降,相应地,主要用于水产饲料的菜粕需求也出现了下降。

不过,由于菜粕性价比高,春节前菜粕需求淡季不淡。由于同为蛋白饲料,豆粕、DDGS和菜粕在饲料生产中可以相互替代,而用量主要取决于其性价比。截至2017年1月26日,在江苏南通地区普通蛋白豆粕与普通蛋白菜粕出厂价差为760元/吨,处于近年来相对最高位。菜粕相比于豆粕,性价比明显提高。

此外,政府裁定进口自美国的DDGS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将征收高额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税,使得DDGS进口成本大幅提高,进口量大幅下降,港口DDGS库存持续低走。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DDGS进口量为307万吨,同比减少55%。成本增加,货源下降,DDGS价格偏高,截至2017年1月26日,在广州地区,菜粕和DDGS价差仅为110元/吨,处于今年以来最低水平。但菜粕蛋白远高于DDGS,性价比明显占优。

5后市展望

受美国农业部在2017年1月下调去年美豆产量和期末库存,以及阿根廷大豆产区出现洪涝灾害等利多消息影响,在1月中旬,美豆出现强劲反弹,一度刷新了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引领菜粕期货在春节前维持偏强走势。但春节期间,阿根廷洪涝地区天气转晴,市场担忧情绪消解,美豆冲高回落。不过,由于南美大豆生产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加之南美大豆出口方面仍有利多题材可以挖掘,今后几个月,CBOT大豆仍将维持偏强振荡走势。进入3月,国内水产饲料开始恢复生产,菜粕消费量趋增,加之新作油菜籽尚未上市,菜粕期货有望维持偏强走势。后期影响因素如下:

一是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和产量将继续下降。由于种植效益不高,2016年秋冬播油菜籽面积继续下降,预计主产省湖北部分地区下降幅度在20%左右。同时,因2016年秋冬季降水较多,渍害严重,油菜生长状况普遍较差,2017年我国油菜籽产量继续下降的概率较大。

二是油菜籽、菜粕进口有望增加。随着2016年中加两国关于油菜籽进口达成一致,油菜籽进口很快恢复。并且2016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并未因雪灾减产,这也为我国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船期统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油菜籽月均进口量有望维持在40万吨以上,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由于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而加拿大油菜籽国内压榨量较高,菜粕出口增加,加之我国水产养殖利润大,菜粕相较于豆粕、DDGS性价比高,菜粕进口有利润,预计2017年菜粕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三是南美大豆、加拿大油菜籽或继续增产,美豆天气炒作有望重现。据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预计今年该国油菜籽将继续增产。数据显示,2017年加拿大油菜籽播种面积预计达到850万公顷,高于上年度的820万公顷;油菜籽产量预计也将提高到1850万吨,高于上年度的1842.4万吨;油菜籽出口量预计达到950万吨,和上年度持平。

目前南美大豆已经基本播种完毕,巴西早播的大豆开始逐渐收获上市,巴西大豆增产的概率较大。但阿根廷大豆生产却面临不确定性,一方面前期的涝灾造成部分播种未能完成,以及被淹的大豆来不及重播,播种面积低于预期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涝灾可能带来单产损失,而南部地区干旱少雨,同样会带来单产损失。另外,由于南美落后的公路交通、港口装运设施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卡车司机、港口工人罢工都可能延缓南美大豆的出口,从而给国内外粕类市场带来阶段性利多行情。

目前市场预期2017年美豆播种面积有望增加,但即便如此,但播种期、生长期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给美豆生产带来重大影响,每年的天气炒作都或多或少的带来一波趋势性行情。在连续4年增产后,2017年美豆是否能继续增产值得关注。

四是菜粕消费将增加。由于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导致漫塘跑鱼,致使当月水产饲料销售量大幅下降,菜粕饲料需求降低。而目前鱼类存塘量较低,鱼类价格处于近几年较高位置,刺激养殖户扩大水产养殖量,因而2017年水产饲料产量有望增加,相应地,菜粕需求有望恢复性增加。

另外,由于目前菜粕性价比较高,菜粕在禽类饲料中的使用比例也在增加,由前期的0—3%增加到目前的3%—8%,已经达到理论最高添加比例。禽料有望成为菜粕消费的新的增长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