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热点分析 > 正文

USDA报告提振豆粕期货 供应宽松压制现货

分享到:
评论

美国农业部(USDA)12日公布的供需报告意外下调美豆产量预估,令美豆结转库存略低于预期,报告利多。报告发布之后,CBOT大豆和连盘豆粕连续上涨,CBOT大豆主力合约最高冲至1052.6美分/蒲式耳,周五收于1044.2美元/蒲式耳,周涨幅达到4.92%;连盘豆粕也一举上涨突破2900元/吨,涨幅超过100元/吨。

但现货市场在报告发布后却表现相对平稳。据我的农产品网跟踪显示,由于大部分油厂1月份合同已经售完,目前基本无现货报价销售,而对于2月份的合同价格,仅有小幅上调。以江苏地区为例,报告发布前的1月11日,油厂对2-3月销售价格在3150元/吨,而到1月16日,价格仅上调至3180-3200元/吨。而广东地区油厂在11日对2-3月豆粕报价3160元/吨左右,16日也仅涨至3210元/吨,涨幅均较为有限。并且,在期货盘面大涨的情况下,油厂豆粕成交依然未见明显好转。上周国内油厂豆粕共成交22.76万吨,日均成交4.55万吨,较之前一周有明显增加,但成交量仍远低于正常水平。

相对于油厂,贸易商现货报价更为积极,但价格涨幅也相对有限。广东地区贸易商11日豆粕报价普遍在3130-31500元/吨,到1月16日,报价涨至3200-3230元/吨,涨幅均在100元/吨以内;其他地区贸易商涨幅更低,山东、江苏地区贸易商报价涨幅在50元/吨以内。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货市场供应趋于宽松,而节前下游需求转淡,加上春节之后CBOT大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市场多数以观望为主,采购积极性未能得到提振。从需求方面看,春节临近,生猪集中出栏,豆粕的实际需求转淡;同时,在11月至12月市场现货短缺时,下游终端已建立相当库存,足够保持春节期间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备库的心态谨慎。同时,由于贸易商手持合同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利润,在年前弱势下以抛售减轻合同压力为主,也对现货市场形成压力。

油厂豆粕库存历年趋势

而从供应来看,油厂大豆压榨在12月以来就保持了高开机率,12月油厂共压榨大豆807.92万吨,创下纪录高位,环比增加了55.54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大豆压榨继续攀升,周度开机量在190万吨左右。大豆压榨的放量,直接导致了豆粕库存的明显增加,我的农产品网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3日,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增加至70.8万吨,连续第二周上升,较去年12月底增加了16万吨,部分地区油厂开始出现胀库的风险。这一库存水平也已经逼近历年同期的高位水平,仅低于2016年同期的74万吨。与此同时,大豆到港也保持了较为宽松的节奏,海关数据显示,去年12月大豆进口达到900万吨,创下去年全年最高的月份。1月份到港未见明显放缓,截止到1月13日,油厂大豆库存达到347万吨,基本与12月底持平,也是近年同期次高水平(仅低于2016年同期的381万吨)。

展望后市,USDA供需报告出乎意料的调低了单产,令结转库存略低于预期,但美豆丰产坐实。市场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转向南美天气,阿根廷大豆生长仍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美豆在报告利好的情况下,仍有上升的空间,但在南美的丰产是大概率事件的情况下,供给面仍然偏宽松,暂时维持震荡反弹看待。

国内连粕跟随美豆大幅反弹,现货上涨表现乏力。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压榨维持高位,豆粕库存持续回升,豆粕自身供需面偏弱,现货行情上行压力较大,年前预计偏稳运行,基差或将稳步回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