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产品 农产品 > 现货分析 > 月评 > 正文

Myagric: 小麦及制粉加工行业2017年回顾及2018年展望

分享到:
评论

第一部分:2017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走势及特点

图一:2016/1/4-2017年12/22 小麦价格走势图

 

2017年小麦整体价格和去年差异不小,但行情变化趋势大致相符:在1-2月份,农户贸易商及当地粮库基本处于暂停售粮时期,小年过后面粉加工厂的节前备货也基本结束,市场的购销很难再发生明显变化,小麦市场行情以稳为主并将逐步进入平复休整状态,制粉企业也逐渐停机限产,小麦市场波动并不明显。

 

三月份后,各地小麦储备轮换出库及临储持续投放,但受到投放量因区域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包括受不同区域的粮食质量不同影响,小麦市场真正的供需局面存在不同。北方主要深中大型加工企业较为集中,小麦需求自然要高;南方地区麦量较大,但质量明显偏差,所以对质优小麦的需求同样不小,但粮源紧张,其价格受到利多因素的提振保持上涨态势。

五月份新麦上市前小麦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市场焦点逐渐转向今年的新麦市场,在六月新麦大量上市后价格回落。随着主产区新麦收获因天气晴朗普遍加速进行,部分地区新麦购销走向旺季,新麦购销日益火热,大部分市场主体因陈麦价格较新麦高,以及由于对去年市场的误判,导致没有建立足够的库存,同时今年各主产区新麦质量普遍反映较好,其价格从上市起高开高走,新麦在质和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深得市场各主体的青睐,其价格一直是上行的态势为主。

七月份后,整个小麦市场购销处于平缓修整期,各大市场主体收购心态逐渐回归理性。小麦价格涨势放缓,主要围绕在托市价格,各区域价格差异逐渐缩小,贸易商的利润空间变窄,贸易商的购销热情也渐渐消退,跨区域贸易量降低。加上面粉面粉行情欠佳,企业开机率低迷,对新小麦的收购也放缓了脚步。

九月份随着托市收购工作接近尾声,市场粮源持续缩减,小麦区域性投放不均问题显现,制粉企业采购难度较大,今年上市的新麦价格上涨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市场上的流通麦源所剩无几,贸易商和农户挺价惜售心理浓厚,小麦的价格也保持小涨态势。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2018年生产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意味着明年小麦收购价格将下调0.03元/斤,但这并不影响小麦价格的上涨,因为在九月市场上流出了关于小麦收购价格下调的传言,部分利空因素已经被消化。进入十一月尾声,市场新陈麦接轨时期,流通麦价处于相对高位,不少难以收到小麦原粮的制粉企业开始转战临储小麦市场。从十月份开始,临储拍卖成交率逐渐回温,华北地区拍卖小麦到厂成本在1.32元/斤左右,与今年新小麦到厂价格相差不大,市场收粮重心逐渐趋向临储小麦,市场预计今年后期小麦市场价格或将持平或略高于拍卖小麦价格。

第二部分:2017年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2.1 2017年小麦种植和生产情况

我国小麦价格主要围绕政策价运行为主,其价格波动还受到种植面积、气候、产量、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是粮食市场定价的根本依据。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多年来国家为保证农民利益、稳定生产,采取了多项优惠补贴政策。随着小麦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各项因素对小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17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开春以来苗情转化升级较快,小麦面积八成以上的旱地麦长势普遍好于上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410千公顷(41115万亩),比2016年减少223千公顷(334万亩),减少0.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3728千公顷(35592万亩),比2016年减少281千公顷(421万亩),减少1.2%;谷物中小麦播种面积23149千公顷(34723万亩),比上年减少236千公顷(354万亩),减少1.0%。

2017年小麦总体长势良好,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126公斤/公顷(342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89公斤/公顷(6公斤/亩),增长1.8%。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457公斤/公顷(364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100公斤/公顷(7公斤/亩),增长1.9%;谷物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501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101公斤/公顷(7公斤/亩),增长1.9%。大部分冬小麦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7天左右,一、二类苗比例为96%。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普遍比去年少些,尤其是主产区,虽然河北山东河南一带的小麦受了雨水的影响,但整体长势依然很好,不良疾病很少,上市之后并不影响整体的购销,而南方主产区一带(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的小麦由于往年质量较差,今年由于防治措施比较得当,小麦长势还算可以,有些地区基本上没有病变的现象,而且像甘肃,陕西等省份的小麦多以软质红麦,白麦和混合麦为主,气候适宜,所以质量一直不错,但产量很少。整体来说,虽然今年小麦种植面积同比去年有所减少,但长势较去年较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052万吨(2810亿斤),比2016年增产131万吨(26亿斤),增长0.9%。谷物产量12948万吨(2590亿斤),增产87万吨(17亿斤),增长0.7%;谷物中小麦产量12992万吨(2598亿斤),增产107万吨(21亿斤),增长0.9%。

2.2 2017年小麦临储政策

2.2.1 小麦临储收购

国家托市收购是中央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性收购,是粮食收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价格引导性收购,其目的是通过国家政策性收储,托住市场价格,避免谷贱伤农。2017年托市收购较去年提前开启,国家自5月31日起先后在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以及河北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今年新麦上市价格高开高走,市场各主体对新麦较为青睐,一度出现抢粮的火爆场面。国家粮食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7206万吨,同比减少376万吨,其中:河北收购579万吨,同比减少258万吨;江苏收购1242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安徽收购989万吨,同比减少66万吨;山东收购1085万吨,同比减少68万吨;河南收购2304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湖北收购252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其中,2017年托市最低收购价收购量2380万吨,较上年减少16.2%。

今年农户和贸易商对优质小麦惜售的心理明显,对于面粉企业来说,优质小麦是企业生产的根本,今年新小麦的质量可人,不少制粉企业抢购新粮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但进入七月市场收购小麦逐渐回归理性,市场粮源进一步缩减,制粉企业和贸易商手中都有了一定的库存,剩下为数不多的雨后麦在市场上流通,托市收购的难度开始加大,收购进度逐渐放缓。九月底托市收购全面收官后市场上可流通的小麦已寥寥无几,总体来说,今年收购进度相比去年有所加快。

 

2.2.2 小麦临储拍卖

今年一月到五月份临储小麦成交数量呈现小幅上行的态势,主要由于新麦上市前市场优粮流通量较少,持粮主体手头数量几乎没有,主要优麦来源于临储拍卖。同时,拍卖价格稳定,拍卖数量受下游需求的支撑较为乐观。进入五月下旬,新麦上市时间越来越近,小麦市场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用粮企业观望心理浓厚,临储拍卖的成交率逐渐开始波动。六月份新麦开始大量上市,临储拍卖的陈麦受到新麦上市的冲击价格回落明显,相比新麦,陈麦不具备市场优势,市场的重心偏向新麦市场。从新麦上市到十月托市收购全面结束,临储拍卖的成交率一直处于低迷时期。十月小麦市场小幅波动,手中有余量的贸易商开始抛售小麦腾出仓库收购玉米。市场可流通的小麦数量有限,临储拍卖成交率逐渐回温,但整体上涨趋势并不明显:一是面粉市场购销不尽人意,企业开机率有限,加上用麦成本较高,企业利润难以保证,下游对小麦采购的数量不多,所以临储拍卖难有明显的上行趋势。二是部分贸易商看好年底小麦市场,手中尚有余粮惜售心理明显。整体来说,市场采购小麦的重心逐渐开始转向临储拍卖市场。

2.3 小麦制粉加工需求情况

据统计,2017/18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037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01万吨,减幅3.7%。其中,食用消费为87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50万吨,减幅1.69%。近年国内小麦加工需求量详见下表:

国内城乡经济差异逐年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提高比较明显,食品方面的消费不但趋于多样化,而且更趋于营养化,肉蛋奶类的消费也是在不断的增加,所以近几年小麦的消费情况也是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除了作为主食试用的小麦制粉需求开始下滑以外,元旦以及春节等一些传统节假日所带来的面粉消费效应也在弱化,面粉终端市场销售情况较往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国内面粉加工企业面粉走货速度缓慢,面粉市场价格偏弱运行,几乎成了近年的常态,导致面粉加工企业的开工率较往年偏低,同时节后需求较节前显得更为惨淡,各地面粉加工企业对面粉的后期销售预期不高,开机率就更难提升,库存消耗速度偏慢,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为削减面粉库存量连续下调出厂价格。

同时,不仅主要产品-面粉的需求有所减少,小麦其他方面的主要消费数据也并有一定的下滑。据统计,2017/18年度国内小麦饲料消费为50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00万吨,减幅30.8%;国内小麦工业消费为6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00万吨,减幅11.7%。

第三部分:2017年小麦制粉加工分析

3.1 2017年小麦制粉加工概述

(1)国内食品质量需求提升,面企经营难度激增

因为小麦制粉行业入业门槛并不高,所以近年国内面粉加工业不断快速发展,直至现在的产能严重过剩。期间各种规模企业陆续生成,其产品质量和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国内面粉质量也表现参差不齐。

今年11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公告要求,取得“小麦粉(通用)”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在小麦粉中添加任何食品辅料,取得“小麦粉(专用)”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专用小麦粉时,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GB31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GB20371)、《谷朊粉》(GB/T21924)等相应的标准,添加食用淀粉、大豆蛋白、谷朊粉等食品辅料,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公告明确,小麦粉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如实标注,不得虚假标注产品成分,不得虚假标注执行标准,不得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小麦粉。

当然,这已经是国家多次出台的关于食用粉的安全政策,以应对国内高速发展的制粉业带来的负面利益,也是说明我国食用粉类应该注重的质量的保证和提升。

同时,当前产能出现严重过盛,面粉企业定首当其冲。以前一片区域的制粉企业量少,企业的年年能挣个钵满盆满,现在不一样,制粉企业各地开花,一旦有了竞争压力,其产品价格产量都会受到明显影响,片区的营销客户被瓜分,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加,甚至不少企业因此停产,看似也是非常符合市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所以,产品质量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时刻不容怠慢的。

(2)制粉企业产能分化严重产业正值整合阶段

近年来,市场面粉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扩大自己的生产加工能力,例如,对于面粉龙头企业五得利来说,2017年注定不平凡,其新建车间陆续开工,亳州二车间1200吨、禹城三车间1000吨、咸阳三车间1200吨、商丘二期3000吨、大名八车间1800吨、柏乡二车间3000吨、新筹建青岛4000吨、邯郸3000吨、渭南3000吨今年都已开工建设,所有项目落产后,五得利加工规模将达到62000吨,进一步夯实世界第一的基础。

从加工企业的模式来看,随着大型企业的不断扩产,不断在不同地区增开分厂一些规模有限的制粉加工厂家的前路也变得越发狭窄。这也同时说明我国面粉行业产能不仅仅是在迅猛扩展,国内消费结构也正在升级,面粉加工企业正不断走向现规模化及区域化,面粉市场以后也会逐渐转变为集团性的竞争。

从加工产能区域分布来看,产能超2000万吨的省份2个,为河南和山东;超1000万吨省份3个,为江苏、河北和安徽;超200万吨省份7个,为陕西、新疆、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山西。该区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五省小麦产量高,约占全国总产的75%左右。面粉加工企业数量多,五省入统企业约占全国入统数量超50%。小麦粉生产能力所占比重大,五省年加工能力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0%,而小麦粉实际产量大,五省小麦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

从加工企业数量来看,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仍占多数。据统计,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下的企业近2000家,占入统企业数量的70%,且众多规模以下企业尚未纳入统计。受企业规模偏小影响,大部分企业只是从事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简单生产,产业链条短,尚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按照当前市场走向来看,市场小麦加工企业数量正逐渐减少,但日产400吨以上的企业数量正逐年增加。而国家调控政策执行中,龙头加工企业在调控中作用巨大,相比其他加工企业也更具有政策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受此影响,部分小型加工厂要么在此行业洗牌中被踢出局,要么被他厂收购,生产逐渐转为集团化。

(3)如何应对产能严重过剩?

当前我国制粉加工业能力和发展速度毋庸置疑,但其发展过程中仍是存在很多阻碍因素。后期发展过程中绝不是仅已数量为重,制粉企业因其面粉的特色,优质,专项性的特点而取胜,所以后期专用粉市场潜力不小。

近年来,国内专用粉的品种和产量逐步扩大,面制主食工业化的发展快速,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方兴未艾,小麦粉的营养和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发展适合传统食品专用粉,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我国面粉工业将以安全、营养、方便、专用型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新、特产品比重,重点发展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蒸煮类、速冻类、油炸类食品专用粉,满足饮食和传统主食品工业化需求,到2020年,专用粉品种达到50个以上,产量在小麦粉总量比重中达到40%以上。未来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粉企应紧抓消费需求,走差异化竞争路线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

同时随着我国面粉加工业的整合,生产集中度、经营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市场分工的要求,面粉加工将向分工愈加细化的方向发展。面粉加工企业应洞悉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从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到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坚持产品安全质量第一,把“适口、营养、健康和方便”作为发展方向。中小型面粉加工业应立足于开发适合于地方特色或风味的面食制品专用粉,以面粉品质特色化为亮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规模化优势,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及企业转型升级。

3.2 2017年小麦粉行情

2017年面粉市场可谓是要多压抑就有多压抑,行情延续上年“旺季不旺”的特征,同时淡季又显得特别淡的市场表现让多数面企连连叫苦。

且今年面粉市场还有一个较为突出“怪象”。据大多制粉企业反映,面粉走货一般的时候,其产品价格多以缓跌为主,而当行情好的时候面粉价格同样难以大幅回涨。因为面粉价格明显下滑,企业经营难度增加;而一但大幅上调面粉价格,下游的需求采购积极性又会因此受挫,企业只好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来保证预期利润。所以,面粉价格今年难有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幅度的波动行情。

这些表现究其根本都是源于需求的影响,面企挺价心理再强,都难以拗过市场变化。下游需求疲软导致走货缓慢,面企降低价格促进成交是必然的,同时大型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拉低面粉价格,越来越多的厂家会跟随他们的脚步。所以今年面粉行情算是走了一波“下坡路”。

3.2.1 2017年小麦粉供应格局分析

(1)2017年小麦制粉产能利用及发展缺陷

据统计,从2006-2015年的十年时间期间,国内小麦加工面粉能力从9600多万吨,发展至2.2亿吨,足足翻了一倍多。目前国内面粉产能利用率已远不足70%,这个数据与国际公认合理产能尺度相差甚远。

当前小麦制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盛的情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导致国内面粉市场竞争状况较为无序、激烈。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凭借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成本的明显优势,其产品在市场上大打价格优势战,直接对大中型的麦粉加工企业造成冲击,这也是造成近来麦粉调价难度增加,麦粉价格疲软的因素之一。从而,小麦制粉行业将会有一段时间会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竞争中,造成全行业盈利大幅下滑的尴尬局面,这也造成许多小型麦粉加工企业几近倒闭,甚至已经倒下。

当然,制粉企业的“亚健康”发展现状也因国内目前没有相关并且有效的企业体质政策来进行整改。小麦加工企业普遍缺乏政策导向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其发展策略模糊,70%以上的小麦粉加工企业没有发展规划,发展不平衡。在众多小麦制粉加工企业中既有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产品出率高、原料利用高的企业,同样也有设备简单,原料利用率低下的小机组,而且数量较大,并将较长期间内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除生产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的以外,相对有效且能实施的相关政策并不多,这是我国后期生产调控的方向之一。

(2)2017年小麦制粉开工分化明显

近些年国内制粉企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情,但是按照当前整体面粉企业数量增速来看,要比之前有明显放缓的趋势;另外,制粉产业布局也是正处在比较明显的质变过程,就是产区集中度和产业集团化正在不断提升。其中国内制粉龙头企业均有不断增产扩产的计划,而后国内面粉企业的规模以及区域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产区开工以及经营情况好于南方销区。所以面粉行业也在调整发展计划,进行战略转移,即由销区城市向小麦产区进行战略的转移(新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面粉企业,几乎都在小麦产区建厂),这样不仅能降低面粉企业的小麦采购成本,提高面粉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能推动当地小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优质强筋麦、优质中筋麦、优质低筋麦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小麦产业链,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因其规模效应开工情况明显好于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面粉销售情况也分化明显,专用粉市场“量价”明显好于普通粉;高品质,好口碑的面粉也要好一般的厂家产品。这个时代,诚信经营,品牌竞争力毕竟不容小觑。面粉企业在经营中,一头要面对原粮的供应商,一头要面对面粉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面粉企业要承诺信守,把企业信誉视为生命。突出自己的品牌独特个性和内涵,扩大品牌的差异性,塑造优秀的品牌,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创品牌之路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过程中主要分化路线之一,也是现在制粉加工市场乃至大部分产业市场的主流转化趋势。

3.2.2 2017年小麦粉需求格局分析

(1)2017年小麦粉下游消费需求情况

从2013/2014年度到2017/2018年度,国内面粉加工业对于小麦的消费量从7222.5万吨下降至6562.5万吨,其中,2014/2015年度降幅最大,从7222.5万吨直接降至了6900万吨,随后降幅逐步减少。实际上,近些年的面粉消费量更能真实体现出当下国内终端市场对于面粉的“真正”需求量。

面粉的消费需求逐年下滑,其中涉及方面比较多,但是从大的方向来讲,还是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近几十年来,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而且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下图3-2-2就详细表现出近十年我国GDP的发展运行情况。可见国民经济能力正在提升,这也意味着生活水平能力也在发生质变过程,从最基本的食这个方面来讲,日常饮食方面也是逐渐增加更有营养、更加味美的食材,面粉的食物占比逐渐减少。

其次,一定程度上,作为主食的面粉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其一些面粉的加工制品或高端制品的需求确实表现非常不错的,像速冻类,油炸类,蒸煮类,乃至更好的糕点制品,都是顺应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生。这专用粉,质优粉的需求反而表现良好。

最后还有就是面粉的非食用方面的需求,主要分为饲料用和工业用。但非食面粉方面同食用面粉消费差异较大,其中因其价格与食用面粉之间价格相差较大以及工业配比量的占比非常有限的等一些问题,对于此类小麦粉类,非食用面粉的用量并不会很大。所以非食用面粉的需求的量的影响对整体的面粉市场的需求影响力远小于食用粉类,对于面粉市场的研究,更多关注重心在于食用类。

(2)2017年小麦粉出口情况

2017年9月累计我国面粉出口数量为9.83万吨,出口数量同比上调37.5%;我国2017年9月累计面粉出口总金额为4813.5635万美元;产品出口均价为505.96美元/吨,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1.7%。目前仅统计到今年9月面粉出口情况,但是出口量与上年对比,从下半年开始,面粉出口量较上年增量明显,往年出口情况详见表3-2-3。下表虽仅是9月累积量,但是按照前期出口量及金额推算,应该是会略高于上年。

第四部分 2017年小麦制粉加工副产品行情

4.1.1 麸皮行情回顾

2017年麸皮行情涨跌频繁,较往年相比,行情变动甚至一时让从业多年人士都摸不着头脑,一月内涨跌变动两次及以上已属平常。但整体来说,今年涨跌幅度范围较去年相对缩小,2017年麸皮均价最低价位0.62元/斤,2016年均价低位跌至近0.40元/斤,两年最高均价达均有达到0.8元/斤左右。

 

第一季度:强势反弹至2月中旬,便不断下行至3月底

2016年12月底因面企开机率的提升从而供应压力不减,所以麸皮价格下行为主,带着去年的弱势进入了新的一年,2017年1月的第一周,虽整体表现较弱,但是局部开始出现小幅回调,主要由于年前备货逐渐开始,麸皮订单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未集中性放量。

之后麸皮价格开始出现强势反弹,河北、河南地区涨势较为强劲,周度涨幅高达140元/吨,其他地区相对涨幅较小,主流涨幅40-80元/吨,河南地区价格高达0.78元/斤。其价格坚挺至2月中旬左右。提振并支撑麸皮价格的因素:下游需求放量,麸皮走货增加明显;面粉旺季不旺特征明显,备货期进入尾声,面企因主营产品面粉行情欠佳,加上临近春节,所以整体开机率不高,回调乏力,麸皮供应不足,同时企业出于利润方面考虑,挺价麸皮。

对于麸皮价格的一路上行,利空因素开始出现并拖累其价格下跌到3月底,包括下游养殖方面节前出栏率较高,从而节后大规模的需求下滑,下游多少量补库为主;市场主体利空心态渐增。

第二季度:麸皮价格在此期间涨跌频繁

4月初麸皮价格偏弱,主要由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生猪价格持续弱势影响下滑,下游终端需求不佳,利空麸皮价格。中旬开始其价格小涨至5月中下旬,小幅提振其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面粉行情较为清淡,麦价过高,制粉企业成本也居高不下,所以面企下调其开机,麸皮供应难以放量,同时企业挺价心理渐显。但下游实质性需求并未明显好转,所以供需处于博弈阶段中,麸皮价格在此之后窄幅震荡运行为主,涨跌幅度主要在20-60元/吨为主。

5月底麸皮价格开始至6月中旬出现跌势,各主产区价格跌至0.65-0.74为主。在这场供需博弈之中,利空因素“稍微取胜”,主要借助于今年环保检查力度空前,不少中小型养殖户包括散户养殖情况一度限于“水深火热”中,所以同期麸皮当前采购量相较往年降低不少。但开机率不高,加之企业出于利润方面考虑挺价心理支撑其价格难以大跌。

6月份的最后两周,麸皮价格开始出现回弹。供应方面,因为当时面粉市场购销不尽人意,开机量迟迟难以上调;同时气温高,空气湿气重,不利于麸皮长期储存,所以企业均保持较低库存。市场麸皮供应愈发紧张,市场主体对麸皮近期后市普遍看好,“买涨”心态刺激采购补库。所以供需稍失衡,麸皮价格出现反弹。

第三季度:延续6月底涨势至7月中旬,随后掉头下行中伴有窄幅波动,9月中旬强势反弹

麸皮行情受开机率有限,下游阶段性备货,走货尚可影响,其价格续涨至7月中旬,各主产区价格均上涨至相对高位,均价高达0.78元/斤,河南地区部分面企其价格冲高到0.82元/斤。

随着多方利好因素逐渐被消化,麸皮价格自此掉头下行至9月初,麸皮价格从0.80元/斤以上跌至0.62元/斤的今年低位,各主产区均价跌至0.62-0.71元/斤。但在8月中旬左右麸皮价格伴有窄幅震荡。利空因素主要在于需求方面,阶段性补库临近结束,下游多持观望心态,加之因今年环保力度较大,各地区下游养殖厂打击不小,所以整体需求较去年有所下滑。之所以下行期间伴有小幅调整原因在于:期间下游有阶段性的补库稍微提振其价格;临近各大高校开学,面粉出现集中性采购,开机稍微提高,供应增加又使得麸皮价格下调。

9月初的第一周的周末,部分地区下游因环保力度有一定减少,询价要货积极性激增,同时面粉阶段性补货高峰结束,企业开机率回归低位徘徊,麸皮供应减少利好其价格。于是麸皮价格一改窄幅“摇摆不定”的行情开始走强。

第四季度:上涨至11月初,随后短期缓跌,11月中旬再次小涨

面粉购销较为缓慢,所以开机欠佳,供应紧张成为主要提振因素;同时因为前期麸皮价格一路下行至今年低位,下游逢低补库心理强烈,同时正值节后阶段性备库需求释放,进而提振麸皮价格走强。

随着下游阶段性补库的需求不断被消化,相对周边价格较高的企业下调其价格促进成交,于是11月初左右稳中缓跌为主。但下跌趋势在“麦强粉弱”格局明显的局面下被阻止,麸皮市场供不应求矛盾再次凸显,刺激其价格稳中小涨。

4.2 2017年国内麸皮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4.2.1 制粉企业开机情况

制粉企业因主营产品小麦粉销售不佳,小麦原粮成本压力不减,所以2017年制粉企业开机率维持在低位为主,提升乏力。从而今年麸皮供应情况整体紧张为主,供应的紧俏,同时企业盈利的减少,大幅度的提振今年麸皮价格,所以今年麸皮价格涨跌范围较去年相对缩小。

(1)主营产品小麦粉销售欠佳,旺季特征不明显

2017年上半年30粉价格主要在3520-3400元/吨左右,下半年价格呈先抑后扬趋势,因双节效应小幅提振,但价格上涨至3320-3360左右便滞涨维稳为主,60粉走势相似。面粉行情走势波动并不频繁,旺季不旺特征明显,今年双节的面粉旺季需求促进企业成交有所回暖,但采购周期缩短,价格提振幅度减少,主要在100元/吨以内。同时相比去年,下游经销商对面粉年前备货在11月初就有开始,面价也开启上涨之势,但今年11月底,面粉走货和价格回暖并不明显。

今年制粉企业主营产品面粉购销表现较去年不尽人意,因此面企开机率不如以前,高时虽可达100%,但维持时间短,主要是大型企业居多,全年整体开机率主要在20%-50%时期为主。

企业开机率难以提升,不仅受到小麦粉购销回暖乏力,经营利润减少,还有成本压力的影响,制约其开机率。

(2)国内麦价整体高位运行,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在新麦收割上市之前,市场主体主要以采购优质陈麦为主,但是市场优麦粮源稀缺,麦价得到强有力支撑。5月份,在新麦上市前,下游企业的采购心态略转谨慎,部分持粮主体积极出货,导致小麦价格出现窄幅下调。但今年新麦上市后其价格高开高走,主要因市场流通粮源的短缺,以及市场主体吸取去年教训,贸易商多持惜售心理的影响,麦价一直延续稳中有涨的态势运行。

制粉企业的小麦成本压力从1月到5月便居高不下,虽有短暂的下调,但随后又是呈现一路稳中上行态势。

4.2.2 小麦制粉加工副产品麸皮需求情况

(1)2017年生猪、母猪存栏情况

从农业部统计的数据得到表4-2-2显示,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这一轮去产能主要也是为了我国猪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今年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低位为主。同时,2017年禁养风暴的力度空前,猪场拆迁仍在继续,猪场拆迁的速度大于产能恢复的速度,2017年生猪产能没有大幅增长已是有目共睹。直至10月,连续6个月双降。与存栏最高的月份相比,生猪存栏累计下跌29.7%,能繁母猪存栏累计下跌37.3%。

(2)饲料原料替代品情况

喷浆玉米皮:玉米皮多喷浆为主,蛋白和能量高于麦麸。其价格低于麸皮,麸皮与喷浆玉米皮的合理价差一般是200-300元/吨之间,当麸皮价格比喷浆玉米皮的价格高出该范围,则喷浆玉米皮有替代优势。

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受玉米质量较差影响,喷浆玉米皮毒素较高,没有出现2016年到达1200元/吨的高位,2017年副产品包括喷浆玉米皮的行情多以弱稳震荡为主,从一月份开始主流价格主要在750-900元/吨以内,其中山东喷浆玉米皮价格780-900元/吨,东北价格主要在750-850元/吨。麸皮今年最低价格1200元/吨都较玉米皮主流最高价900元/吨的价差达到300元/吨,所以玉米皮的价格在今年都较麸皮有替代优势,但受全年低开机率市场供应紧张、面粉购销寡淡,企业出于利润挺价心理因素影响坚挺为主。所以玉米皮的替代优势仅在麸皮价格上涨至阶段性高位表现明显,下游饲料厂则出现调整配方现象来减少麸皮需求。

米糠:米糠作为大米的副产品,米糠主要用来生产米糠油,每百斤的稻谷出糠率约为7-15%。米糠和麸皮二者主要的营养的成份都是纤维素,不同的是米糠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脂肪,麸皮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蛋白,所以在母猪饲料中,一般都是麸皮占比较米糠多。麸皮与米糠的合理价差是400元/吨左右,麸皮价格比米糠价格低0.20元/斤以上,麸皮有优势。

今年米糠的主流价格在0.7-0.94元/斤左右,麸皮主流价格在0.6-0.82元/斤左右。5月-8月为大米消费淡季,米厂加工企业经营困难,所以大多根据大米销售情况来定产,适时调整开机,此期间米厂整体开机率在全年之中处于偏低时期,米糠价格易因供应紧张震荡回升为主,价格主要在1720-1840元/吨。在此期间,麸皮价格主要在1300-1600元/吨左右,米糠较麸皮没有替代优势。而9月-11月,新米糠陆续大量上市,加上水分较大,影响其质量,米糠价格回落运行,主要在1520-1700元/吨,但麸皮价格在9月初至今坚挺运行为主,部分地区价格超出下游接受范围,从而改变配方,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米糠来减少麸皮用量。

(3)2017年麸皮市场主体心态情况

今年除了过年、双节期间面粉购销较为乐观外,其余基本处于购销欠佳,面价平稳为主,“麦强粉弱”格局占据主导位置。因此制粉企业由于主营产品小麦粉利润的减少,在利润的考量下,今年粉企对于麸皮价格挺价心理较强,所以今年麸皮均价没有跌破0.62元/斤。

另一方面从外因的角度分析,天气因素也不容忽视。今年七、八月份,湿热的天气给麸皮的储存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从下游养殖方面来看,南方强降雨天气结束后,气温回升,高热高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病菌滋生,养殖户降低存栏率意愿较强。因此麸皮高位价格成交清淡,制粉企业下调麸皮的价格来增加其出货速度,麸皮价格从7月初延续下跌至9月初,部分面企麸价跌至今年最低位置0.6元/斤。

2017年全年环保一直未放松,也是对面粉企业及下游客户心态影响较为明显的一个因素。从厂家来考虑,部分面粉企业停车整顿,影响开机;从下游看,饲料养殖受限,存栏量不高,部分企业的关停,减少了对副产品的需求。受这几方面不利因素困扰,粉企只能以销定产,开工率维持低位,麸皮市场供应减少,为其价格筑底反弹提供支撑。

麸皮在猪饲料中的占比在10%左右,家禽饲料中占比20%左右,今年生猪及禽类养殖量较去年相对减少,麸皮饲料终端消费整体表现一般,局部地区欠佳。在今年生猪价格偏弱振荡为主和屠宰率下调的双重影响下,麸皮今年需求变动表现频繁带动了价格波动。

4.3 次粉和标粉行情回顾

4.3.1 次粉行情回顾

2017年1月份的次粉价格稳中局部小幅上涨,虽下游需求疲软,但部分面厂因春节将至,所以开机率降低或停机,主要因市场货源较缺小幅提振其价格。春节后,2月初开始呈下行趋势运行至3月初,随后稳中窄幅震荡运行,主要由于下游终端需求不佳,库存有所积累拖累其价格。4月初次粉均价达到今年最低近0.8元/斤,4月中旬开始,因下游需求回升明显,开机因面粉购销清淡有所下滑,次粉供应量随之减少,次粉价格上行至5月下旬,因需求被消耗,随后稳中震荡为主。因夏季水产需求处旺季,在7月份一度上涨至8月初,达到高位0.91元/斤后理性回落0.85元/斤。进入9月份,企业在“麦强面弱”格局下,开机率一直维持低位运行,次粉供应紧张,价格稳中窄幅震荡上行至11月中旬。之后因需求减少而稳中下调为主。

 

4.3.2 标粉行情回顾

2017年标粉价格从1月初呈上涨态势运行至3月下旬,主要由于下游需求表现较为乐观,同时企业开机不足,面企多持挺价心理,所以价格强势上行,均价达1.33元/斤。随后供需格局平衡为主,价格维持高位稳中窄幅波动为主到7月中旬左右,均价达到今年高位近1.35元/斤。8月初环保督查力度开始加大,对下游胶板厂打击较大,标粉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到9月初标粉价格走弱至1.25元/斤。后因环保检查力度稍有减少,胶板厂接连开工,需求增加开始提振标粉价格稳中小幅上涨。在开机率未提高的情况下,天气转凉,利于储存,减少了面企的库存压力,需求尚可,企业基本无库存剩余,标粉价格窄幅整理运行至11月中旬。至12月因需求出现疲软,小幅下行为主。

 

第五部分:小麦进出口情况分析

5.1 2017年小麦供需平衡格局分析

近几年,我国不断发展粮食生产工艺,不断改善小麦生产质量,我国小麦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小麦进口量较出口量相比较大,主要因内外小麦价差过大。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分别为125.81万吨、370.1万吨、553.55万吨、297.2万吨、278.8万吨和314.6万吨。据我的农产品网统计,今年9月累计进口量已经超过上年全年的量,所以今年进口总量也肯定大于上年。虽近年小麦进口量有增加,但相对于国内市场庞大的供需数据而言,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进口小麦基本上用于填补空档期优质小麦的缺口。国内小麦政策性特征明显,供应相对宽裕,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影响并不明显。虽然近年来制粉企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严重,运营艰难,但市场对专用粉的需求热度不减,因此市场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需要被填补。总体来说,2017年小麦整体供需平衡,优质麦源部分来源于进口。

第六部分:2018年小麦及其制粉加工产品展望

6.1 2018年小麦供需平衡格局分析

6.1.12018年小麦种植情况展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7日发布消息: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此政策基本与市场预测一致,因此,前期市场影响基本被消化,并未对今年秋季小麦播种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十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2017年秋季小麦主产区播种工作比往年有所推迟,目前各地小麦主产区小麦播种已基本结束,全国小麦种植已经完成意向种植面积的92%,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冬小麦一类苗比例为23%、二类苗比例为77%,总体接近去年同期。虽然下调政策价格对部分农户种植心态有影响,但今年新麦高开高走的行情对明年小麦还是有一定的提振作用,2018年小麦市场依旧是值得期待的。

6.1.2 2018年全国小麦需求量预测

目前国内对小麦的需求主要是两大部分:小麦制粉需求和饲料用需求。

(一)小麦制粉等食用方面

按照近年面粉需求情况来看,普通面粉食用的需求的下滑态势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国民的生活环境状态也是不断的向好发展,所以未来专用粉、质优粉的需求会逐年增加,包括一些面粉的高端制品的市场需求也是会不断转好。但通用粉的市场刚需仍在,即使需求量再降也有一定的限度,未来改变的主要是面粉加工企业的生存和营销模式,面粉行业的大洗牌进程逐年推进,企业的生存模式逐渐转变成企业化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就近来说,面粉近年行情“旺季不旺”表现得比较突出,节假日得效应对面企带来的利益也是不及当年,而且这样的状况几近定局。由于下年托市底价较往年下调3分,一但麦价动荡幅度过大,制粉企业利润也将随之波动,届时面粉价格调整或能带动下游采购情况的变化。

(二)饲用需求方面预测

我们知道小麦的主要下游是制粉需求,也就是上小节提到的食用方面的,能占到小麦总需求的80%以上;其次是非食用的需求,其中非食用方面的饲料需求占主要。小麦的饲料需求是能量供应方面,主要是替代玉米为主。饲料配方中,一定量的饲料麦替代并不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研究表明,小麦用作畜禽饲料除能量比玉米略低外,其他营养指标均优于玉米,如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50%,所以饲料企业在对小麦与玉米价格比较后,会择优采购。

换而言之,小麦的饲料需求量会因玉米的价格变化而变:玉米价格高的情况下,小麦的饲料用量会增加,而若玉米的价格低位,小麦的饲料替代比例也将明显下降。下图是近年玉米均价的走势,今年第一季度,玉米价格算是在谷底徘徊,饲料麦的替代优势几乎失去;随后玉米价格变开始上涨,直至下半年之后便是已经走出谷底价格,玉米与饲料麦价差缩小,一定程度上来讲,下游也愿意增加饲料麦的替代用量。所以,后期关于饲料麦的使用方面,主要还是取决于其本身和玉米之间的价格差距关系,饲料采购也会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而选优,也就对饲料麦的需求起到主要影响作用。

6.2 麸皮行情展望

1)下游养殖需求恢复缓慢

2017年时环保拆迁的最后一年,全国各地政府对于环保督查越加严格,深入排查拆迁,部分中小散户被清退和拆迁的数目达到空前,我国的养殖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据2017年的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和环比均下降为主,随着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以及恢复速度缓慢,仔猪供应量萎缩。在以环保为背景下的生猪养殖结构的转变,散户量减少,规模猪场养殖将占据主导为主,预示着明年养殖恢复节奏减缓,同样也预计明年饲料需求包括麸皮方面的不明朗。

2)制粉企业低开工率仍是常态

小麦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加剧了市场制粉企业的同质化竞争,面粉价格多小心翼翼上调,或维稳为主,同时面粉旺季不旺特征明显,为保证经营利润,企业多以面粉购销来定产,预计明年面粉加工行业低利润、低开机态势将延续。

明年由于对下游养殖恢复情况的不看好,或将对麸皮需求影响明显,但由于对2018年制粉企业开机率持低为主,预计明年将出现像今年价格震荡频繁,波动幅度有限,价格较为坚挺的行情。

6.3 2018年小麦政策及形势展望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2016年,玉米实施了8年的临储政策取消,接着是早籼稻2017年的托市价格下调0.04元/公斤,因为玉米、水稻、小麦之间存在一定比价关系,所以在玉米、水稻政策做出调整后,如果小麦不调,会直接影响到作物之间的比价,从而影响种粮农民的利益。因此作为三大主粮之一,小麦在2018年也迎来了政策改革。

2017年10月27日,国家粮食局宣布,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本次调整是12年来国家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而今年在政策文件出台之前,市场已经提前放出托市收购价格下调的信息,每斤0.03元的下调幅度也基本在市场的预料之中,正式出台后也不至于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明年小麦价格的上涨阻力仍存,主要从需求方面,首先,由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全国城镇化比率增加,全国食用消费呈下降趋势,2017年5月份预计,2017/18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0370.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01万吨,减幅3.7%;加之,今年下游制粉企业的不景气,面粉购销的不乐观,明年对小麦的需求较今年难有增长。

虽2018年最低收购价格下调,但下调0.03元/斤幅度较小,同时此次政策调整表明,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不变,依旧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为重心,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今年小麦集中收购已结束,下半年麦价以高位企稳运行为主,粮源分布结构和市场供需格局已成定局,明年预计到新小麦上市之前,小麦价格出现和2016年同期大幅波动的几率不大,稳为主流的小麦市场运行态势或难以打破,2018年市场对优质麦的需求占据主要位置,保持优价为主。


资讯编辑:秦文星 0791-88385089
资讯监督:朱喜安 021-26093391

相关阅读